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页 (第2/2页)
大方和善,遇到事情,邻居们也愿意帮忙。听到小孩道谢,众人也不敢耽搁这位自称会医术的贵公子,连忙退了出去。 邻居们退出了房间,也都在门口瞅着,能够来帮忙的邻居都跟杨大壮夫妻交好,自然希望赵霁医术了得,能够治好扬大嫂的病。 都是老街坊,杨家的事情他们全都门清,杨家老辈早几年都死了,剩下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过活,这位杨家大嫂的身体一直不好,但也不算太坏,只是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但她有一手做针线的手艺,平常也会到一些大户人家帮忙做衣服。杨大壮在南城的轿子店当轿夫,两口子都勤快,日子算是过得不错。 可是一年前,杨家的闺女杨大姐刚刚嫁人不到两个月,就在婆家吊死了。 杨家人丁单薄,但是也叫了些街坊朋友上闺女婆家讨说法。 婆家人说,杨大姐偷吃东西,被骂了一顿,自己想不开吊死的。偷家里东西是媳妇的重罪,婆家最多愿意赔二两银子。 但是扬家两口子却不依,他们只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因为扬大嫂身体不好,将来肯定不会有其他孩子了。而且自己的女儿自家了解,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如果不是饿很了怎么会偷东西,何况偷东西只是婆家的一面之词,女儿身上的层层叠叠的伤痕,却显示出并非只是被骂了一顿,而是经常遭受毒打。 当时杨家两口子就后悔的直哭,当初嫁给那家人,就是因为那家是独子,而且在南街有一个卖熟食的摊子,家里条件不错,满心想着女儿嫁过去享福,没想到却把她推进了火坑。 杨家两口子带着朋友邻居抢回了女儿的尸体,看到那些伤口,就打算去衙门告状,不要钱,就要给那家人治罪。 他们两口子,一个出入高门大户,一个当轿夫走街串巷,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当时就告到了管理西城区的安宁县衙门,一场官司打下来,花了十两银子的积蓄,结果判案的县丞只判婆家赔付杨家十五两银子。 安宁县在京城里,芝麻绿豆一样的小衙门,对于这样有人命的案子,都不敢怠慢。但是仵作验尸,杨大姐的确是自己上吊死的,身上有伤,但是婆家声称她顶撞公婆,偷东西,才实行的家法。 婆家拿不出偷东西的证据,杨大姐又是自杀,衙门就在两头和稀泥,判了一个十五两银子的赔偿。 回家过后,身体不好的扬大嫂就添了心痛的毛病。 杨大壮带着人上门闹事,那家人的生意也黄了,终于赔了十五两银子,但是那点钱还不够给扬大嫂治病的钱。 最近扬大嫂遇到了一位江道长,已经有了转好的迹象,不知道为什么又突然发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