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页 (第1/2页)
看来重阳节工坊不仅没有放假, 还加班加点的在搞建设。 水泥的运用方法,赵霁早就告诉过工坊了, 修水泥路用的就是混凝土。但是按着赵霁的认知,用水泥建造立体建筑的时候,人们最先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用水泥来砌砖,后来才慢慢改用的钢筋混凝土。 他以前去农村的时候, 还看到过早期用红砖水泥修建的房子。 对于赵霁的疑问,很快就从张管事那里得到了解答, “修围墙之前我们就算过了,用砖的话造价太高,这么大一圈围墙修下来,光是买砖和运送的价钱, 都要超过一千两银子。可是用我们工坊自己生产的钢筋和水泥, 加上材料的钱,请工人淘河沙碎石的钱,请工人修建的钱,拢共只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经过张管事的提醒, 赵霁才想起来, 现在土窑烧制的青砖价钱很贵。按照工坊围墙的用砖规模,赵霁在建安城里的宅子造十间都有剩余。 现在有煤炭了, 烧窑的技术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不过原有技术升级这样的事情,赵霁并不打算去做。只要认识到煤炭火力的稳定性,自然会有其他的聪明人能够抓住商机。 反正青砖,瓦片,日用陶瓷器,铁器以后肯定都会大幅度的降价。尤其是铁器的价格降低,肯定能够促进农业和粮食增长。 赵霁想到这些,就觉得未来充满希望。也许这个时代跟现代比起来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它正在快速的发展缩小着差距,赵霁觉得在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他有生之年应该能用上电。 由张管事带路,再沿着围墙往右边走,赵霁看到原本的空地里修建起了十栋长方形的二层小楼,造型跟八九十年代的老员工宿舍差不多。即便仍然是简陋,可是标志着跨时代的意义。 根据张管事的介绍,赵霁知道这就是用来当作员工宿舍的,而且只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才有资格居住。因为最近工坊大肆修建,在京畿周边村子里招收了很多临时的工人,他们在修好这些房子之后,都非常的羡慕能住上这些房子的人。 其实不仅是住着泥墙茅草房的工人们羡慕这些混凝土房子,就连住着青砖瓦房的赵霁也觉得很羡慕。 当初在现代的时候,赵霁还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有些厌烦了城市生活的人,要返璞归真去农村住砖瓦房。 赵霁现在好想跟那些人说,砖瓦房谁住谁知道难受,他刚刚经历过的这个夏天,就很不好过,因为瓦片太薄,太阳一晒屋子里就热透了,还没有风扇空调。这才刚过重阳节,住在瓦房里,每到晚上就感觉房顶上有冷风吹进来,可以预见冬天肯定会很冷。 就算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