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页 (第2/2页)
赵霁,这药膏是先帝在世时,一位得宠的贵妃让薛御医的父亲研究出来的秘方。 贵妃用药膏敷脸,到了快五十岁,肤色还是白净细嫩,连皱纹都没有。但是这位贵妃,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还在先帝驾崩前几年就去世了,所以最近已经很少有人提起她了。 当时四下无人,只有赵霁和薛御医两个,他偷偷告诉赵霁,那位贵妃生前比生了儿子的郑太后还风光,他爹凭借贵妃的面子,还当了好些年的太医院院判,可是贵妃死后,他们家就没落了。 薛御医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但是赵霁实在品味不出,能够专职给皇帝看病的薛御医有什么好不得志的。 难道他的志向不在当御医,而在当大官。可是他钻研医道的样子也很积极啊,参与手术实验,上解剖课,一样不差。 通过跟御医们的接触,赵霁深刻的意识到,古人也并非他刻板印象里认为的那样不知变通,排斥技术发展。 赵霁现在的思想转变后,才想明白了古代技术常常失传不能长久保留,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 不是现代人通常以为的敝帚自珍,而是因为国力衰弱和紧随其后的战争。 在天下太平国力强盛的时候,人们非常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等到国力衰弱,然后发生战乱的时候,人们会变得紧缩保守。 即便采取保守的姿态,但是在经过战争的清洗过后,原有的技术也会十不存一。 这几乎是一个历史的轮回,每三百年就会发生一次。 赵霁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一点,正是源于他常看的那些小说和游记杂书。 这些书籍中的信息虽然杂乱,但是他看到前朝的传奇故事中,分明提及,前朝便有剖腹取子,并且母子平安的故事,然而今人多当作奇异传说。 还有许多的农具,和种植方法,都是前朝还有,现在却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名字,留在小说和游记的角落里。 想要完全避免战争带来的技术后退,几乎是不可能的。赵霁却不能让自己现在的努力,在将来的一二百年里化为泡影。 他知道唯一能扭转局势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普及,把如今的这些技术推广到最偏远的农户手里,才有可能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留存下来。 赵霁看着完美契合在古代建筑上的透明玻璃窗,心里想了很多。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他要用今后几十年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设想。 邢管家等赵霁欣赏完新窗户后才对他说,“工匠们上午就把书房的窗户装好了,主人中午回家看了,也是赞不绝口。过后就让工匠们带着材料去公子家了。说是等过几天攒下足够的玻璃,再送到宫里去,给文华殿和御书房都换上新式的玻璃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