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节 (第2/2页)
“不过钺王镇一带,倒是古墓众多,说起来也让人唏嘘。” 我一听,立刻来了兴致:“我听说那些墓都有不少年头,为啥没有被盗?” 要知道,建国前后灾荒不断,民不聊生,为了活命,有的地方连人都吃,这些墓居然好好的,实在让人想不通。 何老遥望着月光笼罩下的学校一角,思绪像是回到了许久之前。 不多时,他解释道:“那些墓看似散乱,实则大有讲究,不能轻易挖掘,否则…” 我缓缓点头,料想这么大的规模,一定是什么大人物的手笔,也难怪吴家直至如今,才要动手。 我们继续在学校中游逛,不过这次,何老的话明显变少,并不住唉声叹气。 终于看完了学校,我心想何老可能是一个人太寂寞了,就想请他出去吃点东西。 不过没等我开口,何老就忽然说到:“孙小友,老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不当说。” 我看他双手作揖,大有弯腰鞠躬行礼的意思,就满口答应:“何老您请说,不知晚辈能帮你什么?” 可说完我就后悔了,我一个捞尸的,他唯一能用到的,肯定是下水。 而今爷爷不在,下水捞尸的活,我怎么能轻易接呢? 果然如我所料,何老听我一说,眼里很快迸发出喜色:“小友,家父好酒,当初正是贪了一口酒,而失足跌入钺王镇外的河水中,至今…” 说到这里,他眼眶红润,声音颤抖,那种悲伤的情绪,不像是演的。 我赶紧安慰他,说没问题,不就下个河嘛?不过过了这么多年,我不敢保证他的尸体还健全。 何老说没关系,只要能找出几块枯骨,足够他尽孝便可。 我见他这么执着,就说具体情况要到河边的事发地点,才能仔细判断,就想跟他约个时间,一起到河边看看。 没成想,何老听我说完,居然伸手拉着我的衣角:“好,咱们现在就动身!” 我瞪大了眼睛,这么晚了,他真要去? 这个老先生,可是比年轻人还野啊! 我倒是无所谓,就跟随他出了学校,并由他带路,向那条镇子外的河而去。 我们一路穿过大街往东走,如今虽然不到九点,可家家户户都熄了灯,这一路上,听不着半点动静。 这么走了二十分钟,眼前再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前方尽是林子与山,那条河就在不远处。 第210章 破例下水 河水静静流动,并未发出很大的声响,我凝眸仔细看了几眼,就觉得真是奇怪,明明河水很深,但水流并不湍急,怎么会这样? 而且这河的四周,有明显的开凿痕迹,我看向何老:“这是人工河?” 也只有人工河会这样,为了使大河的水流速减慢,让船能更平稳的运行、减少事故,所以在整条河的每一段,都要仔细设置暗渠或弧度。 何老紧紧盯着水底,像是在寻找父亲的身影,听我说话就急忙点点头:“是,是…” 得到肯定回答后,我更奇怪了:“国内的人工河就那么几条,这里只是个小镇,怎么会有人工河?” 在古代来说,开凿人工河是所有工程中,最耗费人力、财力的,往往人工河的工程刚刚起步,就有无数工人活活累死、被河水淹死,乃至工程中出现事故,导致某地被大水轰塌… 而且一项工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当年曾有一朝,正是因开凿人工河,而使民间怨声载道、朝中财政空虚,最终被另一朝取代。 所以人工河向来极少,而且只会出现在极为重要的两个城市之间,钺王镇这种地方,怎么可能有人工河呢? 何老虽然心急,可还是跟我解释:“孙小友,看来你对洛阳城外的事,知之甚少呀!” “我没怎么出过城,不过您放心,光是牛眠山,我都当自己家去。”我生怕他看不起我。 何老眼里迸发出一丝惊诧,不过很快一闪而没。 之后他解释说,钺王镇之所以叫钺王镇,都是因为近两百年前,朝中发生判断,当朝元帅自立为皇,以此地为都。 “最初,因为他掌握着整个朝廷的兵马,所以几乎没人能和他抗衡,”何老摇摇头,“可这一带正是太行山脉所在,是以交通极其不便。” 为此,大元帅开始修缮陆路、水路,这一修就是十年。 十年间风云变幻,大元帅的运河眼看即将竣工,可惜还是被朝廷剿灭。 何老唏嘘不已,继而说道:“不过那一朝很快又被推翻,新朝皇帝乃那位元帅的胞弟,是以追封了他为钺王。” 到了如今,我终于恍然大悟,许多事情也自然而然,有了解释:“所以这一带多古墓,其实都是当年的叛军?!” “对,不过有传闻说,当初大元帅的后人逃了出去,一直希望能推翻统治,再称王称皇。” 何老说完,又叹气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别再出现了…” “对了,这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