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8节 (第1/2页)
“锦衣夜行,扮猪吃老虎这套,要不得。” 说完周世景整理了一下衣冠,挺了挺脊梁:“做官和你这混江湖,还是不太一样的~” 那个的字拉得老长,周世景说的时候还摇头晃脑。 石总当其面嗤之以鼻。 将石宗留在衙门门口,周世景自己则独自一人取出被油布包着贴身而放的文谍,踏入州刺史衙门。 其没有想到到刚进去没有多久,只是坐在二堂等候之时说了一番自己来时遇空尘道君之事,立刻就惊动了整个刺史衙门。 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吏,全部来到二堂。 连刺史都亲自前来,问起了何世景这小小县令那川主庙中之事。 二堂济济一堂全是州中上官,将何世景围住。 听那何世景将山中见神人驾驭金车而过、川主庙中遇道君之事娓娓道来。 其中不仅仅有道君,还有日游神府下水神正使川主的出现,其所说的界河洪流汛期之事,也是言之有物。 众人一听完。 更是确定,这何世景当真是遇到了仙人了。 如今整个封州官吏谁人不知阴阳界城全面退去,空尘道君欲在七州四十郡之地立下鬼神之道,和那阴阳界城之主争夺天下大道。 胜者赢的不仅仅是整个大魏,更是连同大周甚至是天下,都将会成为接下来的这双方神道体系的开拓之地。 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天下即将重归归于一的征兆。 如果说大魏之主是天子,那么阴阳界城之主天机子就是老天爷。 而如今这位老天爷撤走了,以后空尘道君便就是他们这里的天了。 对于这位老天爷一般的人物,诸位官员哪里敢不上心。 众官听完那沧海桑田的故事,立刻有人说道:“沧海桑田,世间竟然有这等奇事?” 另一位官吏说起了一件事:“下官倒是曾听说过有人在东山山岳之上,曾经发现过鱼骨化为的尸骸凝结于石间,莫非这东山之地曾经便是海?” 有人啧啧称奇:“看见过三次沧海桑田,难怪世人皆言,仙人长生不老永驻世间。” 还有人想要从史书里面寻索,看看能不能找到这典故的出处:“尔等说那空尘道君所说的下界赴宴,又是赴谁人之宴,史书之中说不定有记载此事。” 最后那封州司马发出了声音。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仙人之逍遥自在、长生久视,尽在其中矣。” 众人的感叹和唏嘘之中,关于沧海桑田的典故,就此流传于世间。 只是人们每每提起这个典故,想起的却是空尘道君,由此衍生出了种种猜测和传闻。 封州刺史紧皱眉头,更加关注起了那空尘道君和川主之间的谈话。 “好了。”抬手止住了众人的浮想联翩。 “沧海桑田,仙人之事我等就无须井蛙语天了。” “但这界河汛期将至之事却迫在眉睫。” “若川主之神所说的是真的,吾等身为封州父母官,就不得不慎重了。” 封州刺史立刻下令喊道:“漕运使纪谦何在?” 没有多久,一位红袍官吏走上前来,拱手弓腰:“漕运使纪谦在!” 这封州漕运使纪谦长得仪表堂堂,年轻力壮,还蓄着一缕美须。 以大魏人的喜好和审美来看,可以说是美男子一个了。 封州刺史问道:“界河洪汛将至,是否有决堤淹田之可能?” 漕运使纪谦顿时脸色变了,不过其却长袖善舞,非常懂这为官之道,不紧不慢的开口,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几十年来,漕运之事中有一半确实是由日游神府多担责,从来没有出现过决堤之事,我漕运衙门多是负责漕运、公粮、俸银、贡物和商船之事。” “疏通河道、防汛防洪之事,是由日游神府那边负责。” “如今日游神府尽皆离去,确实非常有此可能,目前的河堤多是按照旧时所建,没有经受过洪流考验。” 封州刺史眼睛眯了起来:“本官可是记得,每年朝廷都有拨下大量护漕银下来,你漕运衙门都用在何处了?” 漕运使纪谦立刻说道:“护漕银都发给了两岸河工了,每年都是由他们负责修缮河堤,我漕运衙门每年都如数发放,历年来从未短缺过。” 封州刺史一挥袖子,冷哼一声,这家伙算是做的一手好打算,就算他亲自去查到河堤出了事情,也能够推到河工身上去。 “你倒是一推得干干净净,不知道这河堤出了事,你这脑袋担不担得住?” “记得!举头三尺有神明啊!” 封州刺史这句话,却意有所指。 说完之后立刻命令各郡各县沿河两岸官吏,都要亲自上阵查看河堤情况,做好应对今年的界河汛期的准备。 然后立刻开始准备,一旦界河决堤之后,该如何应对。 毕竟如果河堤真的有问题,如今段时间内,也很难临时之间有什么办法。 连何世景这个还没有正式上任的界峡县县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