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传_第2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节 (第2/3页)

慢慢思忖着,半晌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只说:“一路向西,或者向南,巴蜀之地和岭南之地我都还没有见过呢,有些地方连书上都未提过。”

    江怀璧将果子递给他,又问:“大哥当真不打算入仕?大夫都说没问题的。”

    江怀远毫不在意,摇了摇头:“尘世纷杂,于我不过过眼云烟,你也知道我是应对不来那些的。我这辈子啊,就没那个命。朝廷也不缺我这样一个病秧子。倒不如好好看看这大好河山,你看,多美。”

    他咬了口果子,目光移到别处,想了想又道:“志趣不同而已,怀璧看这世间可比我要透彻多了。这几年大概是我这一生最好的时光了,还是要好好谢谢你,让我能如愿以偿。”

    江怀璧那句“兄妹之间何须言谢”还未说出来,便听他又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三年多了吧。同知大人准备何时回京?庐州百姓对你可是感恩戴德,你要是走了怕不是也得来个长哭挽留。”

    她听得出来他语气中的揶揄,轻轻一哂:“……这倒不至于。回京还得看上头旨意,但想着应当也就这几个月了。”

    她望了望京城的方向,眼神中有些企盼。三年多的时间,远隔千里之外,她看得到他所有的努力,每一封信件都将思念刻骨几分。

    她那些奏章交上去了,观和帝看得到,吏部看得到,他定然也看得到。至今听闻朝中倒是有在讨论,只是许多地方仍需细细斟酌。她缓了缓心绪,这种事本也急不得。

    江怀远看着她的神情,悠悠念了句:“案牍劳形哟……”

    不出所料,江怀璧考绩评为优等。临走时最先极力挽留的是庐州知府,且一度上书力荐她直迁知府。知府已年迈,这几天正欲上书致仕。这几年好些时候她都在知府的赞同下摄府事,现下直接升迁留在庐州也完全没有问题。

    江怀璧颇有些无奈。知府是他来庐州以后再官衙里最信任的人,他未曾因她的女子身份而轻看她一分,地方上许多事初开始不懂也都是他悉心教导。此时若拒绝实在是觉得有些对不住他。

    但她将京城情况说明以后,他也仅是长叹一声表示理解,只觉得太过惋惜。

    “后生可畏啊……这样的话琢玉还是归京罢,你这几年也实在是辛苦了。今后若有机会回来,记得来看看我这老头子,好歹是同僚……”

    她恭敬行了礼,也觉有些舍不得。

    .

    观和三年夏,中旨擢升江怀璧为通政司右通政,官衔正四品。她归京时,沈迟已是吏部左侍郎,与荀微同是新政支持者。这几年新政颇受欢迎,朝中反对者已所剩不多,现今已进入完善阶段,需不断进行调查探访,看是否有什么漏洞,以及各方落实情况。

    归京那一日正天朗气清,回府拜见过江耀庭后,便被沈迟拉着去了城中转了一圈。最后两人站在闹市里最高的楼阁上,一垂首便可看到人间繁华。

    他执着她的手,笑得像个孩子,又是嘘寒问暖又是诉说相思,最后他说:“还记得我们画过的那幅丹青吗?陛下藏于武英殿了,那幅大齐山河图还在继续,每往后拓展一寸,我们的盛世就更繁华一分。百姓和乐,天下太平,或许是每个士子的愿望吧。”

    这几年里除却京中新政以外,对外御敌也有了很多新成就。西北部收服了十几个小部落,北戎去年战败大齐完全收回了北部五个州,南方百越王奚寰去岁向大齐递交国书,百越全部融入大齐版图,成为大齐的一个省。海外东瀛的倭寇与大齐被迫签了条约,东南海岸可保至少五十年安稳。

    “……天下道连内外,河通四海;仓廪充实,兵马精强;人流熙熙,百姓宴然。黎民生世间,万物长尘寰。紫雾隐金銮彩凤,祥光罩良将贤臣。乾坤清,宇宙宁。六合净,四维正。一为清平盛世也……”

    .

    午门城楼上的鼓声响起时,朝参官已基本到达午门集合,江怀璧原上早朝的次数少之又少,在观和年间这是第二次。鼓声听着并不陌生,但她仍旧还是忍不住去看城楼。午门给予她的回忆似乎也不少,蓦然有些感慨。

    眼睛略略一扫前面,同她一样的绯红朝服,袍服前后方有不同飞禽作为补子,她自己的是云雁。还有依着梁冠,革带、佩绶和笏板作为品阶区分,需得细细观察才看得出来。

    她望了望,似乎没看到沈迟的影子,不免蹙了蹙眉。忽然听到身后仿佛有人唤她,回身一看,沈迟正疾步朝这边走来,一路与其他人连招呼都不打,径直向她走来。

    “你来了。”

    现如今还未到上朝时间,暂时没那么多礼仪。沈迟伸手便将她的手握住,轻声问了句“冷不冷”。江怀璧低低一笑,也不管身旁人的脸色,摇了摇头,余光却瞥到父亲似乎回了个头。

    卯初时分,左右掖门开启,文武百官进入皇宫。在金水桥南按品阶排列好次序,待鸣鞭之后依次过桥。

    她感受到面庞有些暖热,东方的朝阳正冉冉升起,暖红的云霞染了半边天。光芒洒下来,在金水河里翻腾着,天上地上俱是金波粼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