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节 (第3/3页)
咱们快上花轿。” 萧则抿唇笑了起来,笑意一直从唇角漫到眼尾。略低下头,小心地扶着她,慢慢往花轿而去。 花轿抬起的时候,锣鼓震天,阁楼上的百姓纷纷抛下花球,迎亲的队伍拖得长长的,打头的萧则一身喜服立在马头,红绳上的花灯撩过他的发冠,烛火映在他的侧脸,只有嘴角扬起的弧度,从未有一刻放下。 花瓣飘扬,红绸舞动。皇宫城楼上,一身锦绣华服的太后手持杯盏,慵懒地倚在墙头。她抿了抿红唇,凤眼微挑,看向一旁的萧承宴。 “摄政王今日倒是格外精神,陛下迎亲的队伍应当还在玄武街,怕是得天黑才能入宫,您来得太早了些。” 萧承宴单手负在身后,面上挂着疏离的客套:“陛下封后,此乃举国同庆的大喜事,臣受先帝所托,辅佐幼帝。如今的大昭,在陛下的治理下,河清海晏,内外无忧。今日又立下一国之母,安定后宫。臣胜感欣慰,特地来此恭迎陛下与皇后。” 太后不置可否,没再去瞧他,手中杯盏倾斜,洒落了些许酒水,她惋惜地挑了挑眉:“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酒。” 她又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一旁的萧承宴,“说起来,王妃生前最喜烟花,今日,可是会放整整一夜的烟花呢。” 她撩了撩眼皮,红唇勾笑。 萧承宴负在背后的手收紧,片刻,又将目光转到太后身上,淡淡地开口:“这场烟火是陛下为皇后娘娘放的,该是举国欢庆。” 太后晃着手中的杯盏,意味不明地轻笑了一声:“是么?” 萧承宴目不斜视地看着城楼下,不再言语。 而太后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底却是深深的得意。 烟花,确实美。 可以照亮黑暗,也能掩藏一些声音。 她靠在墙头,涂着朱红蔻丹的手指握紧手中杯盏,眼神也沉了沉。 夜幕中,绽开大片大片的烟花,绚丽的碎光照亮整个街道。人们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大红灯笼映着满天烟火。 暗处的脚步声响起,兵器交接,却被湮没在满天烟火下的声响里。 喧天的锣鼓声中,迎亲的队伍慢慢往皇城而来。 太后抬起下巴,红光照亮她面上的笑意。 今日这皇城,可要热闹了。 第95章 箭雨 夜色侵蚀, 烟花四散,百姓们远远地挤在街道口,小孩跟在迎亲队伍后头捡着地上落下的绸花。红绳上的灯笼随风晃动, 整个朱雀街亮如白昼。 洛明蓁端坐在花轿内,摸着鼓鼓的肚子, 心满意足地靠在软垫上。头顶蒙着的盖头遮挡视线,她只能听到外面不绝的欢呼和烟花炸开的声音。 她抬手打了个呵欠, 眼皮恹恹地搭着。应当是快到子夜, 这一路, 行得太久, 她都有些困了。她正打算睡一会儿,花轿忽地停下。 她赶忙握住搁在身旁的苹果, 紧张地用手搓了搓。规规矩矩地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想来已到皇宫,进城门后还要祭天地和祖先, 礼成, 便是入洞房的时候。 她的眼睫打着颤, 脸上也烫起来。刚刚只瞧见一片衣摆, 不知萧则穿上那身喜服是何模样?她抿了抿唇, 耐心地听着外头的动静。 城楼上, 挂着红绸的旌旗被风撕扯得猎猎作响。守城的护卫站在墙头,目不斜视。 高耸的城门紧闭, 门口悬挂的灯笼早已熄灭,迎亲队伍已至,却没有半分动静。 队伍里的嬷嬷们窃窃私语起来,眉头皱得紧紧地。打头的一个将领策马往前,冲着城楼上的门官大喝一声:“陛下与皇后娘娘大婚, 速速打开城门!” 洪亮的声音回响在夜色中,直到回声消失,幽闭的城门始终连一丝缝隙都没有打开。 那将领拔高了声音,厉声斥责:“今日城门何人当值,再不开门,误了吉时,以罪论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