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225.西域三十六国 (第1/2页)
从天空向下俯瞰,中原和西域如同两颗独自闪光的星星,镶嵌在整个大陆板块上。对于赵云等自幼生长在中原的人而言,遥远的西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那里有着许多中原不曾有的奇门异功。单是普通物品,在中原也能以其独特的造型引起众多关注。这些年,中原盛传的和田玉、葡萄酒等令官贵达人趋之若鹜的东西便是自西域引进。 连接西域和中原的,便是那长长的河西走廊。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自那以后,丝绸之路得以开辟而出,中原和西域之间的沟通渐渐增多。而原本在西域隶属于匈奴的诸国,由于丝绸之路将其隔开,便纷纷脱离匈奴的统治,归附汉室。汉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府设置,都护由当朝皇帝亲自任命,三年一替,进行对西域的统治…… 赵云遥望着远处的关卡。辽阔无边的天空之下是浩渺黄沙。那横亘在地平线处的城墙独自挺立。云一块一块堆积,像极了战场上被弃置的堡垒。那城墙破了又补,在无尽战火的洗礼下仍旧沉稳。远远望去,四周无遮视线之物,在一片黄土面前,赵云只觉得沉重。 马云璐靠了过来。赵云是第一次见到边塞,而马云璐早已见惯。她等着赵云从这发生过无数次战事的场面中回过神来。好一会儿,她拍了拍马,道:“我们走吧。” 赵云紧紧跟随。一路上,他一直都认真地听着马云璐给他讲述西域的事情。 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便是敦煌郡。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长驱万里,击败匈奴,收复河西走廊。游牧于河西地区的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汉室。为了安置这些降卒,西汉在昆邪王和休屠王曾经游牧的地区设立河西四郡,即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古敦煌面积辽阔,是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点。古敦煌北乃玉门关,南是阳关,这两个关卡是中原出入西域的必经关卡。赵云刚才所见,便是敦煌南面的阳关。 自西汉来,多少将士曾在此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在此验证出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千古绝唱……这些如细水流淌的历史,在阳关前,只需一眼便能感受其百年动乱的沧桑。 面前是长长的队伍。有许多人都等着过阳关,接受那不大的关卡的检查。这简单的一道关卡,却隔开了西域和中原。静静等着,马云璐依旧对赵云说着大体的情况。 张骞始出西域时,于此考证有三十六国存在,互相争鸣。地处偏远,汉室的统治延展到这里,也已经十分微小。西域三十六国曾先后发生无数战乱,最多时分裂为五十五个国家。东汉初,又有好些强国兼并了其余小国。自东汉重设都护府后,被兼并的小国又逐渐独立。自此,西域三强国成形,分别是于阗、焉耆和疏勒三国。 赵云一边听马云璐说着,一边打量着四周人的模样。他们大都风尘仆仆,一脸倦意,也许是回乡吧。这里地势地貌和中原大不相同,周围人的打扮也从未见过。夹在中间,赵云倒觉得自己一身中原打扮显得很奇怪…… 在行来的路上,赵云和马云璐看到那空旷的沙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土堆。马云璐说,那里都埋着战死的士兵将士。地处中原和西域交界,自古战乱不断,成千上万的士兵都于此战死,没有地方下葬,只能就地堆起土堆,简易埋了。日后又成为战场。 生死皆为战,这就是边塞士兵的命运。马云璐说着这些的时候,看向土堆的眼里多了些什么。 抬头,没有任何遮挡,赵云从没见过如此完整的天。没有任何蚕食,直挺挺地延展向四周,大地也是如此。偶能看见一棵枯树,孤寂地立在无边土色之中。 西风呼啸,即使正是夏日也让赵云感到寒冷。阳光照在身上,没有任何暖意。赵云这才发现,这些人的肤色都是偏土黄色,大约是久在边塞的缘故。 和着人群,两人缓缓地过了关卡。阳关这里是一个小镇,过了这镇向西便是西域,向东则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