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99 章 (第2/3页)
色如常,看她在妻子方才的位置落座,仪态优雅,繁复的裙裾未有分毫散乱,满身珠玉佩环寂然无声。 他忽然想起,她小时候本是个活泼的孩子,每次他回府,她总会飞奔而来,像一枚粉团子般投入他怀中,甜甜地唤一声“阿爹”。 他以为自己绝不会容忍这样的行为,但潜意识里,却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妥协。他心想,她年纪小,难免顽皮些,等长大了再慢慢教养也不迟。 那段日子,新朝初立,诸事百废待兴,他作为皇帝倚重的肱股之臣,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唯有抱着粉雕玉琢的小女儿,才能感受到片刻的轻松与开怀。 只可惜,彼时他一心扑在朝政,从未认清这点,以至于母亲不满地向他提起,阿音举止骄纵、缺乏贞静,传出去必将丢尽家族脸面,他随口应下,请母亲代为管教。 后来,她逐渐长成族人们眼中最理想的世家女儿,他欣喜于她日渐显露的才华,压根没有想过,她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将性子扭转为与原先大相径庭的模样。 他喟叹道:“阿音,你受苦了。” 不知是在说给眼前的少女,还是那个屡次被祖母严厉斥责的女孩。 颜珞笙摇摇头:“女儿未尝觉得辛苦,亲身走向外面的世界,学到的东西与书本中大不相同。这次往返千里,女儿获益良多,也想明白不少事,仅存一个疑惑始终难解,希望能向父亲讨教。” 她将那只真正的银镯放在桌上,轻声道:“父亲……阿爹,为什么?” 熟悉又陌生的称呼,与记忆裹挟而来,颜晟心里骤然一缩,宛如被什么刺中。 他沉默半晌,缓缓叹了口气:“除去皇后、覆灭青奚,是先帝最后的遗愿,他临终前托付给我,我必须代他完成。” “女儿知道,您的作为是先帝授意。”颜珞笙垂眸,拿起一枚棋子,续上未完的战局,“但皇后娘娘何辜?纵然她是青奚公主,也无力阻止您与先帝图谋大业。” 颜晟随之落下一子:“当年皇后深得陛下宠爱,起初,先帝以为陛下是在做戏给青奚看,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先帝坚信,陛下已被她迷了心神,倘若听之任之,陛下顾念与她的情分,吞并青奚将遥遥无期,而且,她会成为陛下为君之路上最大的阻碍。” 颜珞笙顿了顿。父亲肯与她推心置腹,着实出乎她所料,但她却无瑕深究原因,所有注意力都被他的寥寥数语吸引。 她觉得自己好像听到了世上最荒唐的笑话。 “十八年前,先帝与陛下率军攻打长安,朝廷派重兵连夜南下,包围益州,逼迫他们父子撤退。”颜晟徐徐道,这些尘封旧事,他未曾亲眼得见,是从先帝口中、以及别处东拼西凑听来,如今与女儿提起,也被唤醒了久远的回忆。 那个暴雨如注的夜里,生死存亡皆系于一念之间。 如若调头,毫无疑问会落入敌军前后夹击的圈套,定南王与众将官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放弃益州,背水一战、直捣黄龙,谋求一线生机。 世子却不赞同,他说,士兵们的家眷都留在益州,若不及时回援,必定凶多吉少,届时,军心将大为动摇。 定南王拒绝了他的提议,亲自到营中鼓舞将士,稳定他们的情绪。但另一边,世子竟趁他不备,企图偷偷调兵回去增援,所幸被谢广临将军及时发现,禀报于他,制止了这番荒谬的举动。 定南王诧异之余,恍然大悟,世子其实是放不下益州的世子妃。 一抹阴霾浮上他的心头,世子素来理智果决,这次却因为一女子,差点酿成大错。 后来,他们顺利攻下长安,定南王称帝,立世子为储君。为安抚前朝旧人,他将一名宗室女许给太子做侧妃,依照辈分,太子该称她一声表妹。 然而这位侧妃却备受冷落,且不只是她,就连谢广临的女儿、已经育有一子的良娣谢氏,也几乎形同虚设。太子终日忙于政务,鲜少在后宅驻足,屈指可数的时间都去了正妃那里。 建昭元年,太子妃有孕,那侧妃被嫉妒与不甘蒙蔽,一时冲动,对太子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