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在学文艺学_第13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页 (第2/2页)

到樊殊的机会, 他是半分钟都不肯错过的。

    ——其实以上都是我乱想的,保不准人家就是单纯小心眼呢

    我在下面气定神闲地喝茶。台下,樊殊还拖了把电脑椅坐下, 坚决不让自己累着。他黑曜石一般的眼眸冷静地看着台上, 一点波动都没有, 甚至还有点“智障你谁”的意思。

    当然陆云枫是完全没有察觉。他正站在台上, 对着PPT说得眉飞色舞。我说他刚才为什么一直在看电脑,敢情在做PPT呢。

    之前陆云枫说Ivan Molodtsov的时候,用的是“海外汉学家”的头衔, 还念的是英文发音,我们所有人一时都没反应过来。等他介绍了一会儿,大家才意识到, 这不就是熟人吗?

    伊万·莫洛托夫我们知道啊!

    这不是研究后现代文论的大神吗?目前国外最时兴的后人类、加速主义、游戏学什么的,他都榜上有名。此人学术嗅觉一流,不能说论述的很严密,批判他的也一大堆, 但谁都不得不承认他脑洞无敌了,嘴炮一流,观点也非常有启发性,而且非常激进,激进到最左的人都会怕的地步。只要你对后现代的新理论感兴趣,那你就一定看过他的文章。他永远是走在时代最前面的。

    rou眼可见的,老于兴奋了——他是伊万的死忠粉,之前给本科生开过一门“最新西方文论”的课,里面半学期的材料都是伊万的英文原文,把伊万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搞得伊万在我们心目中都快半神了。

    不过我们可真是不知道伊万居然还搞汉学。

    顺便说一句,伊万虽然是神,但他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的教授,也没有炫目的头衔。他有点类似于法国的巴塔耶,巴塔耶是理论大神,但一生只是图书管理员;伊万名声很大,但他到底做什么,基本上所有人都不清楚,因为这是一个化名。

    因为只是化名,所以伊万也很难发最好的刊物。不过他文章质量太高,哪怕是次一级的刊物,文章也能立即引起轰动,讨论度刚刚的。“哥在的地方就是江湖”,这就是伊万的真实写照。

    言归正传,按照陆云枫的说法,这个叫Ivan Molodtsov的人除了研究后现代派外,还是一名俄语汉学研究者。只是他只将自己的汉学研究结果以帖子的形式用俄语发表于一个偏精英的汉学小众会员制网站论坛,所以知道的人寥寥,影响力基本没有走出俄语学术圈。而他,也是偶然从一个正在海外学习的朋友手上拿到这份材料的——顺便说一句,这个陆云枫口中的“非常热爱伊万·莫洛托夫,立志读完对方所有作品,最后意外挖到了偶像大人的这份俄语资料”的人,正是之前疯狂辱骂樊殊“樊狂”的老朋友小楚男士。小楚男士虽然离开了祖国,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家乡,无论家乡有任何鸡飞狗跳,他都会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虽迟但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