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节 (第3/3页)
“殿下都开始算计臣的家人了,就是泥人也有三分脾气,臣纵是无用,也不能坐以待毙,就这样任人欺压。” 不欲再多说,康子晋举步就走。 梁姹急声:“表兄要去哪里?” 康子晋再度被拦,眉心愠色聚积:“公主殿下与皇后娘娘,这是摆明欺我博安侯府无势。博安侯府虽出了臣这么个无用的,但祖上也曾是大余的世代忠良,为大余拓过缰主、退过强敌的,而今,却要臣妹担了这宗室女的使命,被送去那偏远之地和亲,使我侯府骨rou相离。” “——现下,臣的母亲已病倒在府上,需得汤药续命,昏梦中的呓语,都在求皇后娘娘开恩,臣妹亦是以泪洗面,惶惶不可终日…臣,怎忍心见家母与家妹这样受苦?只得豁出这张厚脸,去求圣上作主了。” 说完这些,任梁姹再呼再唤,康子晋只头也不回地,往勤政殿去了。 * 移时,勤政殿内。 明元帝一边翻着手里的奏章,一边听康子晋说话。 半晌后,听完康子晋的几桩请求,明元帝脸色如常,既不感意外,也不见动怒。 这事委实,是宋皇后前头想得太美了,明元帝对她已经厌恶至极,怎么会因为一个和亲的事情,就对她有所改观。 之所以会应下,且命人拟旨,盖是不想和她多话,才敷衍应了的。 现在见她坑害母族亲戚,反惹得人来向他求情作主,看来这博安侯府对他那位皇后,生出不满了。 宋皇后与外戚不合,是明元帝乐得所见的。 算计博安侯府,亦是他从没有想过的。 当年,在莒城关一战之前,他确是有收兵符的想法,但他却没想过,要以那样的方式。 老博安侯是大余威名素著的武将,令外敌闻之胆寒的对象,这样的人杰,明元帝怎么可能会贸然为了兵符而处杀。 想当初,要不是老博安侯在城中发出的求救信,全被宋皇后给截了,明元帝必是会派人前去增援,怎么也不至于,就那样让大余损失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将。 明元帝阖上奏章,与康子晋闲聊起来。 “你今已二十有余,这样的年岁可委实不小了,为何仍不婚娶?” 康子晋露齿一笑,笑得极其粲然不羁。 虽是来求人的,可他神态松懈,从容得仿佛在跟普通长辈叙话:“臣,自知是个浑的,这些年来也未立过什么功,空有侯爵之名在身,却抵不过花名最盛,想来…也不会有哪家,愿意把府里女儿嫁给臣这样的浪荡子。” 看他这个吊儿郎当的样子,明元帝爽朗地大笑几声,伸出手来,虚虚点了康子晋几下:“俗语亦有言,这浪子回头、金银不换,你如今有心要入朝堂来,为我大余建功立业,也为时不晚的嘛。” 康子晋禀手:“陛下所言甚是,臣听教了。” 明元帝叹了口气,这才肃言道:“昨日,皇后来与朕说及和亲之事,朕也斥过她胡闹,可你那姨母…你也知,她素来是个固执的,朕没法子,只能暂且遂了她的意。今日你既然来了,一会儿,朕便命人把那旨意给撤回。你放心,老侯爷为国尽忠、捐躯沙场,你兄妹二人皆是我大余忠良之后,朕岂会那般不通人情?” 说着,明元帝还扼腕感慨起来:“你也曾是我大余的栋梁之才,若不颓废这些年,当初好好培养,也不会比令尊差,指不定,还又是我大余一员沙场猛将。唉,白白浪费了这么些年,好在,你现下醒悟了。 帝王之言,择而听之,某些话,可入耳,却莫要入心。 康子晋眼里的笑意流露到唇边:“陛下威德入海,现我大余时和岁丰,臣民无不讼赞陛下功劳,您身旁衮衮要臣,当中自有不少能人将才,臣一个半吊子都不算的,哪里值得陛下惋惜。” 明元帝拊掌大笑,明显是被这通好话说得悦然不已。 未几,他问康子晋:“老侯爷生前是武官,也是带你在军营里历练过的,你如今…是想入兵部?或是枢密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