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页 (第2/2页)
到最低,把产能提高一大截! 其实这个东西说起来很简单,指的是高耗能企业,比如镍铁合金坩埚炉在冶炼的时候效率和节能,还有安全问题。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巨大的坩埚的加热电极深度! 和寻常人想象的像家用锅一样烧火加热不同,这些冶炼坩埚融化冶炼矿石需要的温度都是数千数万度的高温。所以他们都是通过电催动封闭锅体里的三个‘石墨电极、产生极大的热量,然后来融化矿石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电极的深度,三个电极的平衡,直接导致了效率问题甚至安全问题。深度太浅了,加热不充分不但耗费巨大的电能,而且效率低下。而深度太深,会造成类似干锅的情况,而且还容易触底毁掉整个坩埚炉子。 行业内几乎为了安全起见,根本没人敢把发热电极伸到最深处,他们怕出事!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更重要! 而这套系统的作用,正是解决行业内无法计算深入炉中的电极深度和平衡问题的。另外这个问题在大明帝国乃至目前全球行业内都是难点,是世界性难题。 外行人可能以为这个很简单,但其实太难太难了。到目前为止,行业内都是通过cao作人员的经验来控制,而且不准确。 因为因为炉况中各种矿石和其他材料的属性,熔点混杂的复杂问题,你根本无法判断炉子内的情况。另外石墨电极在注入的时候开始是流体的,进入之后随着热度增高而变成固体。而且是在不断消耗的,你根本不知道他消耗了多少。 这不仅仅是赚钱的事情,其实这套软硬件系统成本并不高,最多5万块钱。但是,贵的是这个技术和解决方案! 另外,这是在给这个行业提升效率!更是给整个行业降低电耗! 太好了! 听了雷鸣的话,屋子里的人也是兴奋的点了点头。 “通过我们的软硬件系统配合,加上我们对炉况、材料、电极电压、一次电压二次电压、各级阻抗等数据的统计,算法。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炉况的加热电极深度,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对,多亏了雷总你提到的外接设备构架,以及那种算法。” “最重要的还是雷总的500万资金,哈哈~” “对对对,最重要的还是资金。要不然三天前我们就彻底放弃这个项目了。”屋子里的人激动的说道,尤其是谈到这个项目这个领域的突破的时候,这些行业内的人兴奋无比。 龚建明等人和雷鸣谈的滔滔不绝,大家越谈越投机。而旁边看着的迟强则是感觉自己有种局外人的感觉。虽然雷鸣在场,但是不代表迟强就觉得二姨夫他们说的东西了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