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页 (第2/2页)
这就要把幼女送去京城了?怎么也不缓一缓,小孩子不经吓的,还是要耶娘多陪陪才好。” 谢佐之摇头笑道:“我家孩子素来胆子大,不怕坏人。况且我答应了她,要送她去京城入学,岂有再改的道理,做父母的言传身教亦是重要,我不能让她觉着诺言许下是无足轻重的。” 谢大人的理由比谢夫人还要冠冕堂皇,在这信义为天的古代,这确实是很重要的教养,遂无人再多说。 只是谢大人的心里也苦啊,那些都是空话!屁话!若不是阿宝执意要去念书,非要和两个兄长较劲,不肯比他们晚入学,他哪怕是食言而肥一万遍,把自己吃成个大胖子也不想阿宝离开。 唉,阿宝长这么大还没离开过她阿耶呢,一想到宝贝闺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岳父家是后丈母娘当家,妻弟的新妇也不知道品行如何,对阿宝会不会体贴照顾。只要一想到阿宝会受苦,阿耶的心里就觉得好痛痛。qaq 谢佐之心中怅然,和旁边的王清之王通判互相推杯换盏,“来,清之,我敬你一杯。” 等到散宴后,谢佐之便在书房提笔写信,一些是给京中故旧的,可托三娘送去。国朝女子身份不算低,谢令姜若是要去京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故旧长辈亲眷那儿都不去拜访,才算失礼。另两封是给他的大儿和二儿的,京中情势复杂,他既然已经准备入京,他们两个在书院就更得持身守正,不给那些结党之派攻讦的地方。 写完之后,谢知府在书房里坐了会儿,原本他还想要避开诸皇子党争,在外边当主政长官,多为百姓做些看得见的实事,如今他决心入京参政,以后怕是难有这般清闲的时候了。 不过这样也是有些好处的,在京城定居,亲眷走动方便些,女儿每逢休沐日书院放假,也能回自己家,不必继续呆在书院或是寄人篱下。尤其现在夫人肚子里仍揣着一个,升职加薪势在必行。 谢知府想起此事便唇角微翘,这就是为人父、为人夫甜蜜的责任啊。 给两个儿子的家书中,谢知府也提到了今后的打算。 半月后,还在邺州书院念书的谢大郎和谢二郎收到来信,互相对视一眼,眼泪汪汪地表示:阿爹阿娘多爱我一点,你们还有两儿子啊。小妹去燕京,您就想着勤勤恳恳刷政绩想去燕京陪读;我俩在邺州书院读书多少年了,您咋从没想过带着阿娘来邺州当知府。(-"-怒) 谢大郎和谢二郎觉得他们家和大环境不一样,不重生男重生女!尤其是他们阿耶,只要他们在家的时候,阿耶时不时choucha背书,一点儿不流利,就要被罚打手心,比他们最严肃的先生都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