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考科举_第6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0页 (第1/2页)

    谢令姜的第三题题目:节选自《韩非子》: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两相对照,谢令姜就赞同了法家的观点~

    第39章 第二场考试(4.22修)

    谢令姜稚嫩的面容神情严肃, 一瞬间隐隐与当时神情端庄肃然的谢夫人有些相像。

    她看着第三题的题目,提笔挥毫道:“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

    若是因为孝顺免除了对逃兵的惩罚, 并褒奖他的孝顺, 人都是惜命的,其余将士在知道有这样的方法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好和名声的时候, 就不会拼命去和敌人打仗,而是会轻易地投降逃跑。

    其他的官员或是百姓做了不好的事情, 也可以在别人问责的时候, 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我是为了奉养父母。

    长此以往,国法的威严会荡然无存,国家的法度就会如同虚设。没有了“法”, 国家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最后谢令姜这样写道:“人无信不立, 国无法不立!”

    答完了第三题的法家思想, 谢令姜接着往下看, 第四题是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河伯与北海若”,这是庄子最有名的文章之一, 出自《庄子》的秋水篇。

    但是,谢令姜没有急着做第四题,她翻到后面一页, 想看看最后一题是什么?

    兵者,诡道也。

    最后一题竟然是兵家出的题目,谢令姜迟疑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 在女学的入学考试试卷上出一道兵家的题,真的不是为难她们吗?

    谢令姜又看了一下时间,没有时间多想其中的深意,便翻回前面,开始提笔写下自己对于道家和庄子的看法。

    首先,这个“道”的思想是老子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所以推崇“无为而治”,君王要少过问政事,与《尚书》中提到的“垂拱而治”不谋而合,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虽有鸡犬之声相闻,但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谢令姜并不认为周朝先王的制度就是极好的,若真是这样好,周室又怎么会衰亡,让九鼎移于秦。

    庄周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虽同为道家,却大不一样。庄周对老子提出的“道”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道”就是“我”,“我”就是“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就可以从痛苦的人生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虽然老庄思想在燕朝还是很盛行的,但是谢令姜并不喜欢这种消极的思想。只想着逃避和自我麻醉,对现实中遇到的困境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