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页 (第2/2页)
这个边关苦寒之地,正是以一地之力护卫大燕所有州府百姓的安康和乐,将刀光血腥抵挡在了大燕国门之外。 有了崔烨的帮助,李太白在明州府终于打开了局面,整顿州学、修建女学,一件件事有条不紊地在边关明州府开展了起来,并很快就有了进展。 李太白兴奋激动之下就作了一首大长诗来感谢崔烨,要知道李太白在燕朝可是有众多迷弟迷妹的,这首《答谢崔九郎》在燕朝大江南北迅速风靡了起来,要是不会背诵这首诗,简直就不好意思自称是诗仙大大的仰慕者。 这首诗理所当然地也传进了九重宫阙的燕帝萧渊耳中,他早就从崔九郎给他的密信中知道了他这几日是在帮李太白建女学。 萧渊对他辞去骁云卫掌令史一事一开始是有些不满的,不过在看到崔烨这封情真意切又看淡功名利禄的书信后,一时间想起了年少时的同窗之谊,难得对这个用得很顺手的谋士升起一些愧疚怜悯,也就不在意了。 非但如此,萧渊在左思右想之后,还决定给崔烨一份光明正大的前程,崔九的才华不仅仅在于处理一些骁云卫就能处置的事情,或许叫他重新振兴起崔家,还能在朝堂上牵制张家、陈家这些大族。 燕帝萧渊沉默了半晌,轻笑一声,提笔写下一封封官圣旨,特擢升庶民崔烨为礼部左侍郎。 写完圣旨,他让人把太子萧承明叫来,坐在上首的景帝沉默着,看着手中的圣旨,似是在回忆着什么。 萧承明躬身行礼道:“儿臣见过父皇。” 太子萧承明来后,出声请安打破了这一刻的安静,让萧渊回过神来。 他淡淡道:“啊,太子来了。” 萧承明叩首:“是,不知父皇,召我何事?” 燕帝没有回答萧承明的话,而是先重重地把诏书盖上玉玺。 盖完诏书之后,他这才抬头看向下边儿的太子,他把身子往后一靠,神情莫测,眼神威严,道:“朕有意于在我燕朝大力推行女学一事,崔烨有功,朕提拔他当了礼部左侍郎。原先的袁卿家无功无过,倒也不好安排,朕记得先前他是你的人吧。你看看,要把他安排在什么位置比较好?” 萧承明原先还想着父皇叫他来有何事,没想到竟是来警告他的,敲打他不该大肆勾结朝臣。但是,这位袁诚袁侍郎刚将他家的嫡次女抬进东宫,也算是他夹带里的人物,也不能就这么把他推出去。 他在心里揣测燕帝的意思,听见父皇不满地咳了一声,惊出一身冷汗,小心翼翼地觑了一眼他父皇,决定还是先撇清关系,陈述道:“父皇息怒,儿臣与袁卿家并无什么往来关系,只是袁卿家是儿臣侧妃的父亲,儿臣这才待他亲厚了些,父皇实在是误会了。袁侍郎的调迁一切由父皇做主,儿臣不敢有疑义,其实袁侍郎也常说他这个年纪是该回家含饴弄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