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1节 (第1/2页)
刘府的小厮来报,“大人,京城有旨意过来。” 刘燕卿蹙眉,心中已隐约有猜测成形。 京城传旨的官员风尘仆仆带来金銮殿上的旨意,命刘燕卿“岭南水患已解,择日回京述职。” 刘燕卿跪地接旨,并好生招待京城来的官员。 依照皇帝当时被算计的怒火,不出意外,刘燕卿这辈子都外放岭南了,而今召他回京,必定是刘燕卿所担心的意外发生。 什么意外能让皇帝召他这个眼中刺回京? 赵嫣的身份暴露了。 若小皇帝知道赵嫣未死,第一个怀疑的人便是他,甚至也许会怀疑到秦王身上。 所以小皇帝以述职为由召他回京,意图秋后算账。 治水功臣如何杀? 秦王那边,小皇帝又会有什么动作? 刘燕卿闭目,他看起来仍旧像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生,青布袖袍下却掩藏着一双翻覆云雨的手。 第二日,刘燕卿与传旨的诸位大人同行回京述职。 相郡沿途送行的百姓人山人海,有人跪在路边磕头,“若非刘大人治理了水患,我们一家哪里能过上好日子?”也有人道,“园子的菜将有收成,还准备送去大人府上,怎么突然就要离开?” 百姓难得遇到好官,但看刘燕卿离开岭南时候的马车便知是两袖清风的人物,在相郡做太守的人高升时候,哪一个不是搜罗满箱的金银财宝?而刘大人离开的时候除了些药材,什么都没有。 百姓们便想到了刘大人府上凶悍病重的妻子。 热情的百姓在人群中喊,“大人高升,刘夫人病情在京城必定能治。” 刘燕卿弯了弯眉眼,这刘夫人三个字听起来格外顺耳。 同行的官员俨然被这十里送行的场景震撼,叹息道,“刘大人在岭南可真是深得民心。” 刘燕卿道,“不敢当。” 官员遂道,“大人此行治水有功,必定高升。” 所有人都以为刘燕卿会高升,而只有刘燕卿自己知道回京之后会面对什么。 他倒也不见急躁,年轻的天子在他眼中始终是个喜怒无常的孩子。 赵长宁,希望在京城重遇的时候,你不会后悔当初离开岭南。 永历五年初,刘燕卿治水有功被调职回京,离开岭南当日百姓送行十里,哭泣与跪谢者皆有之,此情此景空前绝后。 岭南自刘燕卿走后数十年未有水患,当地百姓甚至为之设庙供奉,终年香火常盛。刘燕卿这样的人,只要他认真想做什么事便一定能做成,可惜这世上太无趣,鲜少有他能起心思的人或物。 赵嫣这一生第一次距西北一步之遥。 被风沙侵袭的界碑,辽阔的天空有翱翔的鹰。 西北军欢呼起来。 赵嫣下了马车,摘下斗笠,手指攥紧衣袖。 他看到与京城截然不同的景象。 远处有土黄色的沙丘。 沙丘上的商旅与骆驼在广袤的天地中凝成漆黑的一点,在西北的天与地融为一体。 荒漠尽头是堆琼积玉的雪山,山尖松枝挂着皎洁碎雪,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 冬日的阳光下雾蔼骤散,枯林中的小貂毛绒绒地滚作一团,抖落一身的白。 “叮铃一一” 山间传来声响,清脆如筝音。 像划破清晨的第一缕日光,又像投入平静秋湖中的石子。 赵嫣回头问道,“那是什么声?” 楚钦笑了,“那是驼铃声。” 漫长的旅途中帮助归家的商人排遣寂寞,祈求平安的驼铃声。 在家中等候的亲人远远听声,便知游子归来。 赵嫣有些茫然地想着,能埋骨在这样的地方,上天也不算苛待他了。 而上天终究苛待于他。 这一步之遥始终未曾跨出。 第一百六十七章 “叮铃……” 忽远忽近的驼铃声中似乎还參杂别音,如山岳倾塌,走兽出林。 赵嫣与楚钦对视。 是兵戈与马蹄之音! 黑甲的最后一批军队不足五千人,且沿途绕行冀州所接皆是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