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节 (第2/2页)
,两人面对面。“想知道吗?” 军事上的事情向来是刘湛的强项,很多时候宋凤林有直觉,但不敢下定论。 “那是因为西戎王特意留着高州拦住我。”刘湛凝视着他,那漆黑如深渊的双眸里早就看透了汉中局势。 这西戎王不是简单的人。 “明年西戎还会南下,梁天子割让汉中苟且偷生安逸不了多久。”刘湛笃定道。 西戎王为何特意留着高州拦住汉王? 惧怕汉王手中的强兵吗? 自然不是! 西戎王也是雄主,怎会惧怕一支从来没交过手的军队?唯一的可能是西戎王图谋更大,他不想汉王来插一脚坏他大事。 由此刘湛断定,西戎王必定会南下入中原。 经刘湛点拨,宋凤林也看明白了西戎王的意图,心中也是惊讶。 西戎王跟他们经历过的对手都不一样,此人有勇有谋,且手中有一支百万之数的强兵! 大梁若举全国之力,迫使世家配合御敌,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大不了玉石俱焚。 然而这最后一条路被沛公离断了。 宋凤林叹息。“沛公离此人,误国误民。” “在瑞昌救下他时,我就瞧出此人野心极大,一个不折手段的庶子,在他眼里没有是非黑白。”刘湛不欲多说,伸手拨开宋凤林胸前的发丝,解了龙袍上的带子。 刘湛只字不提沛公离曾经动了不该动的心思,这也是他只利用沛公离,从来不放在身边重用的原因。 他怎能放一个蛇蝎进来搅得内外不宁。 这一点,刘湛一直很能管得住自己。 况且一个宋先生就已经占了他的全部,哪里还有地方给别人。 很快炕床上散乱着龙袍、腰带,窗外夜已深,风雪渐大。 次日天方蒙蒙亮,宫人便起早铲雪,奈何雪太大了,只能铲出一条路方便官员入宫早朝。 白雪覆盖的宫阙巍峨庄严。 “拜见大王,拜见王后,吾王万岁。”朝臣行三跪之礼而后分次跪坐在两侧席位。 承运殿里烧着地龙,殿中央的炉鼎又燃着木柴,暖和的殿内跟门外呼啸的风雪成了冰火两重天。 宋凤林清清冷冷的声音传遍大殿。“凛冬将至,这天气越发的恶劣了,有事便都在今日商议妥当,明日开始暂停早朝。” 殿外鹅毛的大雪纷纷扬扬,往年住在山上此时都已经大雪封山了,再过几日晋阳城也会被大雪封路。 算算日子距离春节也没几日,不知不觉又一年。 内阁首辅闻青山出列。“启禀大王、王后,滞留在我国的流民都已经分批安排住进城郊的庇护所,也每人配了干粮,饿是饿不死,就是来年开春如何生存也是个问题。” 随着各地新村满员,入秋之后汉国停了流民入户的政策,那些私自越过国境滞留的流民,入了冬之后日子越发的难熬。 虽然有了临时的栖身之地,也能勉强饿不死,但是到底不是长远的办法。 宋凤林拧紧了眉,北疆的荒地都已经完成开荒,后面再来的流民便也无处安置,不管不顾也不是办法。 “组织工厂,增加就业率。”刘湛慵懒的靠着龙椅。 “工厂?”宋凤林侧头看他。 “就是作坊”刘湛换了个说法。 “多鼓励民间开作坊,像那毛皮,直接卖原料给中原还不如在国内加工成成品再倒卖到中原,作坊多了便缺工人,这些流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 财政的事情刘湛一般不管,但每每开口都能有独到的见解,百官议论纷纷眼里都是赞同。 宋凤林下了定论。“就按大王的意思,内阁拟出方案,来年开春实行。” 下了朝刘湛缩在御书房暖阁的炕上摆弄棋盘,想起早朝时关于流民的事,他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改变流民过多的现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收回汉中! 但是汉军想要进入汉中还横着个高州。 如果庆王硬挺着不愿降汉他也只能来硬的了,刘湛眼里透出强烈的杀意。 他最多只会再给庆王一个冬天的时间考虑,这已经是刘湛最大的忍耐限度。 第126章 权色迷人 这个冬季,沛氏庶子手握朝堂权柄大兴冤狱,整个帝京城风声鹤唳。 最终沛氏庶子的屠刀落到了赵氏头上。 “赵国舅,快跟我们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刘湛安插在帝京的暗卫首领再三劝说。 “老夫无罪,为何要走!”赵吉章身穿官袍端坐在正堂,他望着屋外,听着远处的打杀声。 赵吉章已经安排了亲眷离开,如今整个赵府空空荡荡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