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节 (第2/2页)
正巧开戏,有边鼓的叮咚声传来。 “去看看吧。”刘湛心情极好。 赵千户把船撑到戏台附近,寻了处不远不近的位置。 未几,越来越多的乌篷船汇聚在戏台子前听曲,有沧州当地的富户乡绅,也有普通老百姓。 今日来的戏班子乃沧州当地有名的莲生班,最是擅长水磨调,腔调软糯细腻,就像那糯米粉做的汤圆,黏黏腻腻的。 又因江南一带的方言乃吴语,文人戏称水磨调为吴侬软语。 “这戏曲里就透着江南人的性格,地方富庶吃穿不愁,尽是在伤春悲秋了。”刘湛左手搂着人,右手捏水煮花生吃,这黏腻的腔调听得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江南出才子,北疆多将士,古早就有定论。”宋凤林会吴语听得十分习惯,词曲都谱得极好。 “你还记得齐云山流行的山歌吗?”刘湛恶劣的笑。 北疆民风彪悍山歌也是直白又粗犷,诸如阿哥阿妹滚草地之类的。 被刘湛一提醒,宋凤林只觉得山水画里落了只灰突突的野猪,霎时间啥风景都没有了。 被煞了风景的宋凤林气得掐了他一把。 “哈哈哈。”刘湛乐得哈哈大笑。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乌篷船过来听曲,占满了一片荷塘,随之而来还有撑着小舟卖酒水吃食的小贩。 “船上的贵客,要不要来点酒菜,我们是东运楼的小厮,可以给您送来,保证饭菜热乎。” 有小厮撑着盆大的小舟在各船间穿行,每到一处便低声询问,拉生意之余也小心不惊了贵客雅兴。 “那就来点吧。”刘湛应了声,又回头问宋凤林。“夫人想吃什么?” “清淡一些就行。”宋凤林轻摇摺扇。 “把他们拿手的好菜都送过来,再来两个清淡的。”刘湛吩咐,赵千户立即给那拉生意的小厮传话。 拉了笔大生意,小厮欢天喜地的回去安排。 这时台上换了一位名伶弹唱,乌篷船间起了一阵小sao动。 从乌篷船里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那名伶抱着琵琶,我见犹怜的开始弹唱,一开口,果然跟普通小角不一样,这声线更加的婉转,把那哀愁唱到了极致。 宋凤林听得入神,不时轻摇摺扇,十分惬意。 一旁的刘湛已经在剥第二盘花生米,那壶青梅酒也喝去了大半,名伶唱的词他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有商贩撑小舟来卖吃食,见了好吃的他便买,甜瓜、龙须糖、桂花糕摆了一桌。 很快东运楼的硬菜也送来了,赵千户付了银子,陈千户把摆满碗碟的矮桌送进船舱。 “贵客请慢用,小的半个时辰后回来收碗碟。”小厮点头哈腰。 江南的菜色喜酸甜口,糖醋鲤鱼、醋溜排骨、东坡rou、莲藕汤、炒三鲜、荷叶饭,果然还热乎着,份量也够足。 刘湛让赵千户陈千户一块来吃饭。 乌篷船外依旧飘着朦胧细雨,一口热酒下肚驱散了湿气。 东运楼的几个小厮穿梭在乌篷船间,生意火爆的很,也有卖面食馄饨的小贩煮都煮不赢。 当年北疆、汉中、中原先后被战乱波及,唯独江南躲过了外族的屠戮。 后来汉天子登基下令南征,南下的汉军也不伤平民百姓,更不毁坏农田,打下福州杀了贼首之后,江南其余各城便陆续归顺。 在中原各地都忙着战后复苏的时候,江南仅仅是倒了一批世家豪族,乱象没几日就平息了。 也就只有江南百姓有这个闲情逸致听一天的曲,瞧瞧这戏台前热闹的景象,江南富庶可见一斑。 “谢谢老爷打赏!” “谢谢这位少爷打赏!” 戏演完了,莲生班的杂役撑着小舟出来讨赏钱。 杂役手中举着铜锣,面朝下,底朝上,正好能装银钱。 银钱落在铜锣里发出清脆的声响,给的赏钱越多,发出的声音越响,若是给银锭子,银锭砸在上面的声音能传出老远倍有面。 咚一声传来。 “庞大少给银十两!”杂役大声唱名。 那庞大少肥头大耳,身上的绸缎阑衫被大胖肚子撑得绷直,彷佛随时要裂开似的。 “今天怎么还不见你们开筹投牌子?”庞大少的小眼睛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杂役忙作揖。“实在抱歉,今日苗公子身体不适,所以……” “又身体不适?”庞大少败了兴致,一时气得瞪眼。“本少等了他七天了!” “实在对不住了,小的给您赔罪。”杂役不住的作揖。 “算了算了,往后你们莲生楼的戏别想本少再给赏银,哼。”庞大少拂袖转身,气哼哼的进入船舱。 入了船舱庞大少气得又骂。“沧州又不是只有你们一家戏班子,也不是只有一个头牌,快滚,看着碍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