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页 (第2/2页)
回京后柴昭将此事禀明后,明景帝当然不会反对,虽然这样以来,按辈分算,年龄比他小几岁的何艾,将来竟然比他要长一辈,不过这点小事不会影响什么。 也就太后与皇后对这桩亲事颇有微词,她们都知道何艾是皇上最信重的权臣,现在就已经位高权重,未来的前程肯定更好。 但太子先做下对不起昭王的事,哪怕昭王之前已经有言在先,可让张家小姐婚嫁自由,可她嫁谁都能说得过去,就是嫁给太子这事,从哪方面都说不去。 若非那张家不仅是太后的娘家,也是皇后的外祖家,这事怎么也不可能发生,自知理亏,她们还只能高兴的帮着赐婚。 因两人的年龄一个二十二,一个十七,在这个时代,已属大龄青年男女,大婚日期定在三个月后,何艾对此很有意见,她认为以两人的年龄,完全不用急着早早成亲。 结果她的想法刚一试探性的提出,就被柳从兰婆媳给怼的灰头土脸,只得入乡随俗,放弃挑战。 可世事难料,正值宣政使府里为何巧儿成亲一事忙得热火朝天之际,草原蛮族又有异动,边境局势不荣乐观,明景帝立刻下旨,为防不测,令何艾带兵迅速赶往甘门关准备增援。 何艾在川蜀之地的政务则都交由昭王暂代,本来即将要在京城娶妻的昭王,立刻昼夜兼程,迅速赶回川蜀宣政使府,接任宣使职务的同时,就地在宣政府成亲,被人戏称昭王去做了何家的上门女媳。 太后之前是以自己身体不适,思念昭王为由,催促明景帝将昭王召回宫中侍疾,她与皇后原本想给昭王再次赐婚的计划被打乱后,还沒想好将昭王长留在京里的新借口,昭王就被明景帝再次派出去。 这回接掌的还是远比云桂知府权利更为显赫的川蜀宣政使,纵然太后因这番变故而真正被气病,明景帝也不肯再听她的话召回昭王。 草原上出了一位英勇善征的大汗,已经统一草原各部,在草原上享有如日中天般的声望,已成为周朝的心腹大患。 而周朝立国三百载,他之前的数代帝王都有些重文轻武,虽碍于祖制不敢太过分,但在那些文臣的唆使下,还是让文臣势力变得日益庞大。 不仅地方上的驻军力量有被打压,就连边关驻军的待遇也一年不如一年,有实力的军事人才经常打压或陷害,总军中安排一些无能的世家子弟与勋贵子弟。 明景帝登基后,对这种状况十分忧心,直到何艾入朝后,帮他出谋划策,地方上的顾不上,边关军事投入却增加了不少,启用提拔起来不少军事能力出色的将才,整顿军务,清理出不少无才无德的草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