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2节 (第2/2页)
年。 程卿怕周恒独自在会馆会冷清,也邀他一起过春节。 这天晚上,程家的大门被人敲开,有人自称是梅府的下人,奉命来给程卿送年礼。 周恒奇道:“梅翰林还给你送礼?” 这是什么道理,按规矩该是他们这些宣都籍的举人去给同乡官员送礼啊,梅翰林却反过来给程卿送年礼。 程卿疑心是因为梅小姐的事,梅府的下人并没有直说,只说一份礼是梅夫人送给程大小姐的,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另一份礼则是梅翰林送给程卿的。 梅夫人送给程慧的是一个木匣子。 程卿摇了摇匣子,里面哗哗作响。 至于梅翰林给她的礼物,程卿直接打开了,里面并没有金银等俗物,而是一本《论语》。 程卿有点看不懂。 “我无意中帮了梅翰林一点小忙。” 真是只是一点小忙,甚至还没有真正出手,梅夫人就很强悍把梅小姐带回了家。 程卿把木匣子给程慧送去,程慧已经有了孕吐反应,什么珍馐美味摆在面前都没胃口,不过精神还不错,孙大夫说不用逼她吃,过一两个月这种不适就会缓解。 程慧打开梅夫人送的木匣子,里面装了大半匣珍珠,颗颗都有指腹大小,浑圆剔透,珠光滢滢。 “小郎,这也太贵重了,无功不受禄,赶紧给人送回去!” 程慧拿着木匣子都觉得烫手。 倒不是她这个董大奶奶没见过世面,是先前和梅家并无来往,忽然收到重礼,程慧心中不安。 程卿也没料到梅夫人出手这般阔绰。 所以能随便拿出一匣子珍珠做谢礼的,梅家的家底并不薄啊,程卿想不通长兴侯府到底哪里不满意梅小姐这个儿媳妇。 董劲秋冒着雪去给程慧买开胃的菜饼,看了一匣子珍珠,努力想了半天:“梅翰林也是宣都人士,他娶这个续弦时,有人说他是看重了继室家资丰厚,梅夫人不缺这匣子珍珠,慧娘若喜欢就留下,我们可以给梅家送点回礼。” 程卿也知道女人都喜欢这些东西,赞同留下珍珠。 可等她和董劲秋置办了回礼给梅府送去,梅府已经闭门谢客。 梅翰林这番cao作没人看得懂,更叫人不懂的事还在后面呢——过了年,皇帝下旨,钦点梅翰林做了承平十年会试的主考官。 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梅翰林圣宠加身。 代表着梅翰林马上要高升了。 唯有程卿看着梅翰林年前送来的《论语》怔怔出神——这算什么,算会试主考官亲自给她泄题?! 第295章 :考后再议! 翰林院的一把手是翰林学士,正五品的官职。 翰林学士以下,又设有两名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为从五品,孟怀谨如今就是从五品的侍讲学士。 不过孟怀谨是上一科的中的状元,进入翰林院后,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升到了侍讲学士,任谁来看都是前途远大! 梅翰林进入翰林院堪堪十年,却与孟怀谨同级,是翰林院两名侍读学士之一,这么多年都没外放或调入六部,别人对梅翰林从寄以厚望到失望,都以为皇上已对梅翰林弃之不用。 哪知承平十年正月未过,梅翰林的仕途峰回路转,忽被皇帝钦点为会试主考官! 按大魏旧例,每一科会试主考官都有两名,梅翰林只是承平十年会试主考官之一,另一个主考官则由现任礼部的二把手,礼部侍郎担任。 礼部侍郎当主考官不稀罕,翰林院侍读学士当主考官也不稀罕。 稀罕的是梅翰林这般坐了多年冷板凳,一朝又被皇帝想起,任会试主考官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在会试结束后,梅翰林的表现若对得起皇帝的期许,他就要被重用了! 寻常外官是三年一察,三年任满,考核俱是上等,应该能往上升一升,或者从外地平调进京。 这样的升迁是有迹可循的,三年一个品阶慢慢来,罕有七品知县一下坐到四品知府的。 翰林院则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做过翰林官的人,离开翰林院后担任什么官职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能外放去当一省学政,也可能一飞冲天,直接进入六部,当上了正三品的六部侍郎,实现仕途的连级跳——简而言之,梅翰林要升官了,升到哪一品阶没上限,全看皇帝心意。 去六部这样的“大九卿”衙门,当个二把手没问题。 还留在翰林院或者去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等“小九卿”衙门,当个一把手绰绰有余。 圣旨一出,梅翰林就闭门谢客了,否则梅府的门槛都会被赴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们踩坏,更有各种官场应酬,梅翰林想推脱都不行……梅府闭门谢客,最痛苦的还不是想和未来座师联络感情却找不到门路的应试举人,而是长兴侯府。 长兴侯府的二奶奶梅氏在腊月小产后被梅夫人接回娘家小住,这一住就是一个月,正经月子都能坐完了,二奶奶梅氏还未有回长兴侯府的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