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节 (第1/2页)
“程卿的试卷在前十,六元及第再无意外!” 萧云庭极为得意。 不与他合作有什么关系,照样会按他设定好的路走。 从前在南仪第一次见程卿时,萧云庭没想到瘦弱的黄脸少年会完成孟怀谨都失手的“六元及第”! 在此时此刻,萧云庭很想和孟怀谨见一面,他是个随心所欲的人,当下就真的去见了孟怀谨。 “若不是怀谨举荐程卿,本世子竟要错过这样的人才,今夜当与怀谨痛饮一场。” 萧云庭笑着邀请孟怀谨喝酒。 孟怀谨也想喝一场,却不是因为他向萧云庭举荐了程卿,只为了程卿即将完成的‘六元及第’,这一场酒本要找程卿喝的,萧云庭不请自来,孟怀谨不置可否。 “我为程师弟而喜,世子因何而喜?程师弟这样的人才迟早都会绽放光华,邺王府容不下程师弟,只有更大的舞台才适合程师弟!” 邺王府太小了。 就算萧云庭继承了爵位,也仅仅是王爷。 程卿六元及第,为何要被一个王爷招揽? 孟怀谨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太傻了,就该学程卿,不管萧云庭如何蛊惑,都当萧云庭在放屁就好了。 ……可惜他直到二十三岁才懂这个道理,程卿却十三岁就懂了! 萧云庭冷笑,“更大的舞台?你们有学识才华,有聪明的头脑,也有坚韧的心性,老天爷让你们与芸芸众生不同,你们却愿意向德不配位的人俯首称臣!” 今上的几个皇子,萧云庭一个都瞧不上。 孟怀谨笑笑。 谁说他与程卿要俯首称臣? 程卿十三岁就敢做假账蒙骗朝廷和皇上,这样的性情又岂会向谁俯首称臣! 他与程卿向天子称臣,不代表事事都要忠君。 他们在仕途上有追求,想要往上爬,是因为只有进入权力中枢,才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当忠君与他们的想法冲突时,当龙椅上的天子德不配位,他与程卿为何要臣服? 如果天子都不配,邺王就更不配了! 天子至少还是正统君王,野心勃勃的邺王世子萧云庭算什么,往大里说就是乱臣贼子。 “世子现在所做的事,已经超过了自保的范畴,你若觉得别人德不配位,何不自己做个德行与身份地位匹配的人,当世子成为了那样的人,无须用任何手段,自有英才来投靠世子。” 孟怀谨将杯里的酒饮尽,萧云庭看了他半天,发出不明意味的嗤笑——孟怀谨的翅膀变硬,现在都能对自己说教,不叫孟怀谨狠狠栽个跟头,孟怀谨这个棋子就要脱离棋盘了! …… 三月十七日。 皇帝到文华殿,由读卷官在御前跪读挑选出来的试卷。 第一个读卷的是高首辅,皇帝念其年长,允其站读。 高首辅诵读的正是程卿的试卷。 皇帝听得饶有兴趣,等高首辅读完了,还开口询问:“诸公可认同这份试卷中的见解?” 高首辅不会把话说死,程卿在答卷里写得条理分明,但能不能执行,不好说。 如果真的照搬程卿提出的建议去救灾,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想让灾民不喝生水,主动掩埋死者尸体,等到天灾降临时再实施肯定晚了,涉及到平日里朝廷对百姓的教化,实施起来不容易。 再往深里说,老百姓们需要那么聪明吗? 如果大魏的子民人人都识文断字,又用什么来区分士绅阶层和普通百姓! 老百姓变聪明了,农民不认真种地,匠人不努力提高技艺,商人的野心变大……统治阶级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高首辅就属于统治阶级,他细想程卿的见解,还是认为程卿过于天真。 但皇帝显然极喜欢。 每一科殿试,皇帝看惯了歌功颂德的文章,程卿这少年人的天真算是一股清流。 高首辅体察圣心,就顺着皇帝本人的口风将程卿狠狠表扬了一番。 十几个读卷官,夸程卿的占大多数,只有梅翰林说程卿的见解还稚嫩。 “如果这样做就能防止疫病发生,会不会太简单了?” 章侍郎狠狠瞪了梅翰林一眼。 咋的,都到了现在,还想着逆风翻盘,要选那会试第二的谭京崖做状元? 梅翰林唱反调,皇帝也不生气,还顺着梅翰林的说辞表示赞同: “虽是稚嫩,不失赤子之心,朕记得程卿是原江宁知县程知远之子,虎父无犬子,程氏的确人才辈出!” 皇帝这样的盛赞让程六老爷连呼惶恐。 读卷官们心想,皇上都一锤定音了,程卿的‘六元及第’跑不掉,诵读其他试卷,不过是走个过场,确定榜眼和探花罢了。 文华殿内,皇帝点评试卷的同时,一群风尘仆仆的人到了京城。 “老爷,小的们可是直接去尚书府?” “去尚书府。” 三月十七,文华殿正在排这次殿试的排名吧? 程知绪坐在马车内,想到的不是儿子程珪,而是侄子程卿。 没想到程卿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程知绪还未到京城就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