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者_第117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页 (第2/2页)

   椭圆星云:椭圆星云(E型)往中心去密度急剧升高,向边缘区密度均衡下降。几乎不呈现内部结构,没有或只有少量气体物质,比旋涡星云略红一些。其恒星属于星族Ⅱ,这说明它们是很老的星;年轻星在椭圆系中观察不到。次型表明其扁度。迄今观察到的最大扁度约为3:1,也就是E7。但这些天文学术语并不说明实际情况,因为我们只能从一个照准方向测定星系的形状。例如一个注明为圆的星系实际上是我们偶然从上面rdquo;准确看到的扁盘。统计调查表明,真正球状星系寥寥无几。椭圆星系与球状星团和旋涡星云的中央核心很相似,只不过大得多。圆形星系平均小一些,但扁形星系像旋涡星云平均值一般大。

    旋涡星云: 所有迄今记录的星系约80%是旋涡星云。其中足足三分之二属于S型(通常的旋涡星云),不到三分之一属于SB型(棒旋星云)。它们分成a、b、c三种次型。S型星系具有一个明亮的、略扁的中心区,Sa型中心区几乎占有整个星系,Sb型中心区约占一半,Sc型中心区几乎消失。中心区具有星族Ⅱ的老星,并只有少量气体。密度向中心区核心去急剧升高。核心愈弱,星系的盘状就愈明显。盘rdquo;中分布着常常紧挨着核心并向外旋卷的旋臂。比较常见的是两条基本对称的大臂。有时一条旋臂旋卷一圈以上。相反,许多星系有许多较小的旋臂,它们旋卷较短较窄,从上面看呈玫瑰花形状。我们的银河极有可能属于后一种类型。在旋臂中有大量十分明亮的星、发光气体星云和吸光物质带。其形状很少是扁平的,大多数是不规则的,犹如一长溜云彩。

    旋臂的形成:星系旋臂的形成问题尚未解决。按照魏茨泽克的学说,围绕中心部分旋转的气体处于涡流中,从而有时形成大而密的云状集结。由于旋转的不同(里边比外边快),这些集结被拆成螺旋状,这样就产生了旋臂。按照取决于内部涡旋的寿命rdquo;,它们又分解形成新的云状集结,又被拆成旋臂。延伸的星际磁场可能在旋臂的牢固结合上起重要作用。迄今的观察使人可以得出结论,旋涡星云的自转规律完全不同于固定不变的旋转。因为旋臂如果也像有关星系一样老的话,它们就得围绕中心部分旋卷多次。情况并非如此,因此旋臂的寿命一定大大短于有关星系的寿命。旋臂只是星系圆盘总质量的一小部分。旋臂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只因为它们之中有许多极亮的年轻星和被其照亮的气体星云。占一个星系质量大多数的较老星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圆盘上;但是由于可知其规律的星演化,它们不再有亮星。同我们的银河系类似,其他星系也有一个略扁的晕圈,但只有在较近的星系团才能看到。那儿除星际氢以外还存在许多球状星团(仙女星云约有200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