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1/3页)
那边,周春又唤了那个寡妇厨娘来,道:“李嫂子,大伙儿的饭食都交给你,你带着几个小丫头做。需要采买哪些东西,你跟我闺女说,让她写下来,一会儿去采买。” 周春的闺女才十二岁,原来在罪官府上被起了个丫鬟名字,叫葵儿,因才做事不久,只是个三等丫鬟。 她年纪虽小,却是个机灵的。她已经在她娘那里看到青枫用的炭笔和纸了,问她要了一份,跑过来帮李嫂子统计。 周春提醒她:“这里一共三十五个人,一个人一个碗一双筷子,你先把这个记上。” 周葵儿赶紧写上,便抬起眼睛瞧着李嫂子,李嫂子连忙把要买的炊具报出来。 看着这两项事情都做起来了,周春这才请示赵如熙:“姑娘,庄子离这里远吗?如果不远,咱们买了东西后一人拿两样,就能拿过去,无需雇骡车;否则还得雇骡车运一运东西。” “远。”赵如熙道,“派人去雇骡车,不光运东西,你们也一起乘坐。” “哪位是鲁伯?”周春又问。 赵如熙指了指鲁伯所在的方向。 周春施了一礼就跑过去,跟鲁伯说了一阵子话后,他回来禀报赵如熙:“鲁伯说我们要出城,正好路过买东西的集市。今天虽不是大集,但卖东西的杂货钱、衣料铺都在集市旁边。小人想着,要不咱们直接在这里雇骡车过去,买了东西就走?” 赵如熙对于周春已是很满意了。 这时代的教育程度不高,许多人的脑子都不大灵光。像周春这样先主后次,先重后轻,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还知道统筹时间的人,已算是难得的人才了。 来自现代的她最清楚什么最难得,那就是人才。她在王中人那里多花的二百两银子实在不亏。 她笑着点点头:“不错,就按你的想法做。” 孙嫂子已把需要的布料算好了,过来正好听见赵如熙对丈夫的表扬,高兴不已。 周春则顾不得这些,施了一礼后,把他家十五岁的儿子唤来,让他跟着鲁伯去外面雇骡车。 不一会儿骡车来了,他先过来请示赵如熙,得到她的首肯后,便招呼人出门上车。 赵如熙跟着他们一起到了门外,就见周春不是叫这些人一窝蜂上车,而是一个一个的安排。 那些一家子的,他都拆开安排到两三辆车上,同一个罪官家卖出来的也是,散个的也搭配着来。四家的男主人都留在最后上车。当然,男女自然是分开乘坐的。 这时候就看得出一些人的性格来了。 有两个村姑,估计是一个村的,两人死活不分开,就要同上一辆车。 周春还没说话呢,孙嫂子就吓唬她们道:“卖身了就是奴婢,主人叫干什么就老实干什么。你们这样不听话,姑娘可是要退回去给中人的。到时候中人再把你们卖到窑子里去……” 她没说下去,两个小丫头却吓得不轻,看了看默默望着她们却不说话的赵如熙,赶紧听话的各自上了一辆马车。 两个小姑娘害怕,赵如熙能理解,对她们倒不会有什么想法。但对于其他两个青年男子不服从命令的,她就暗自记下了。 因为等会儿要往车上放东西,所以周春只安排六个人乘一辆车,一共乘了六辆,再加上赵如熙自己的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往集市上去。 第287章 来军训吧 吴宗离开前担心小师妹被这些下欺负,特意留下吴安在这里照应着。吴安说是小厮,其实已有二十多岁,早已成亲生子,是个极老成能干的,吴宗身边的一任杂事都是他在处理。 他也知道主子的想法,是让他别干预,只在赵如熙撑不住场子、被这些下人欺负的时候才出面。所以他一直呆在屋子里没有出来,只透过窗子观察外面的情景。 这会儿看到不过是一盏茶不到的功夫,赵如熙就将事情处理妥当,把一群人利索地带走了,他心下极为佩服。 他开了后门去了吴宗那里,将事情禀报了,还赞了一句:“赵姑娘果然不愧是老爷的师妹,就是厉害。” 吴宗听了,对自己这个小师妹越发满意。 当初师父冒冒然要收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