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节 (第2/3页)
,是文官们推崇的人物,跟皇上也有半师之谊。以我师父的护短性子,一旦我嫁给了傅云开,他哪能不拼命护着?我三个师兄也定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下场凄惨。傅云开只要娶了我,就等于得了清流名士和文官们的支持。这是一层保障。皇上看在我师父的面上,也不好对傅家太过份,多少要顾及一点。这又是一层保障。” “另外,傅大勇作为寒门子,是天生站在世家的对立面的。世家对他除之而后快。但如果他儿子娶了咱们绥平伯府的女儿、枯木先生的徒弟,便算是跟咱们赵家、我师父的康家联了姻。这是对世家、对文臣都释放了善意,缓和了矛盾。” “当然,如果他们跟世家女联姻,也能达到这种效果,而且效果更好。可这样一来,却会触怒武将,被武将所唾弃。更是打皇上的脸。” 三位长辈恍然大悟。 他们绥平伯府可是武将出身的,属于武将阵营。傅云开娶了赵如熙,就等于娶了武将的女儿。偏赵如熙还是枯木先生的徒弟、吴怀寺等人的师妹。娶了她,既不得罪武将,没打皇上的脸,又讨好了清流和文官、世家。真是一桩一本万利的买卖。 赵如熙抬眼看向赵元勋:“所以他说非我不娶,不是因为我有多好,而是既出身武将之家,又拜了清流名士为师的,只有我一个。” 赵元勋、朱氏被这番分析说得目瞪口呆。 “怎、怎么是这样?”朱氏喃喃道,看向丈夫,“这人心思怎么这么龌龊这么深沉?这门亲事,我绝不答应。” 赵如熙的嘴角勾了勾。 或许傅云开提这门亲事有一定的考量,但想来不至于想得这么深。 如果他们父子对局面真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上辈子也不会落到那样的下场了。会打仗的将军,不一定是个精明的政客。 但这不妨碍她把事情往严重里讲。 她不说得严重些,给三位长辈分析深刻些,她担心以后他们会上当受骗,不小心踏进雷区。 借着傅云开提亲一事,既把局势给他们分析一遍,打个预防针,又能树立自己“高瞻远瞩”、“眼光毒辣”的光辉形象,在绥平伯府进一步掌握话语权,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至于赵元勋他们对傅云开的印象变坏,那也正中她下怀。免得他们老想把她嫁给这人。 不管这人是好是坏,反正她现在才十四岁,在现代才是个初中生,是不可能考虑嫁人的。现在这人以优质股的身份跑来提亲,勾得三位长辈蠢蠢欲动,那就别怪她抹黑了。 再说傅云开也不冤。他只见了她一面就要娶她,难道真是看中她本人?她脸还没那么大。他无非是看中她有枯木先生这位师父,有吴怀寺等三位师兄罢了。 对于这种带有政治算计的亲事,难道她还要对傅云开感恩戴德不成? 至于在萧令衍面前说要嫁给傅云开当寡妇的话,那也不过是抬扛,玩笑罢了。 带着“盼着你死”的目的嫁人,她真心没有这么黑的心肠。再说,有萧令衍在,傅云开很大的几率是不会死了,至少不会在两年后的那场战争中死去。她对萧令衍有信心,那是个脑子厉害的家伙。 所以,傅云开该娶谁就娶谁去吧,别往她身上打主意。 赵如熙见赵元勋也满脸凝重地点点头,同意朱氏的说法,她才又道:“所以祖母、爹娘,你们不要随随便便给我考虑亲事。咱们绥平伯府现在好不容易跟朝堂脱离开来,就别再往里掺和了,免得一不小心把全家的小命给丢了。就跟着我师父混吧。” 第304章 话语权稳了 “你们看我师父,从先皇到现在,在哪里都吃得开。为什么?他老人家聪明啊。他从来不掺和这些事情,谁当皇帝他都不在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老人家在先皇那里吃得开,在当今圣上面前也照样敢吹胡子瞪眼。这就是做清流名士的好处。” “我现在有我师父这层关系,往后走的也肯定是他这条路子;靖泰跟着我学画画,以后也能走这条路子。咱们家不掺和那些,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安稳富足不好吗?干嘛非得把我往那政治漩涡里送?我过得不好,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元勋一听这话,羞愧得脸都红了,连连摆手:“不是,爹没那个意思。爹就是看着傅云开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相貌能力,都是人中龙凤,所以才有这个想法。爹没想往那里面掺和。” 他自嘲一笑:“就咱们这样的,挨着边就能被碾得连渣渣都不剩,哪里敢往里掺和?嫌活腻歪了吗?” “既然您看不清,您就少跟他们有牵扯。往后傅云开请你喝酒您也别去了。其他人也要掂量着来,看清楚对方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赵如熙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