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节 (第2/3页)
乘马车出门到康府门前与大家汇合,一起去了拍卖行。 此时拍卖行里来了许多人,到处都是打招呼寒暄的声音。有许多官员带着家眷,倒不止赵如熙一个女子。 康时霖他们一路寒暄,花了好一会儿功夫才上到包厢。 一个包厢里有六个座位,围着一张圆桌摆放成了个半圆形,桌上早已摆上了点心瓜子等吃食。 见得康时霖他们进来,包厢里候着的伙计殷勤招呼,拉开椅子请康时霖坐了,又快手快脚地沏了茶来。 邀请柬上早已标明包厢只能容纳六人,所以大家是扣着人数来的。除了康时霖和他的四个徒弟,还有他的大儿子康延年。 康延年已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在鸿胪寺任高官。他跟吴怀寺一左一右坐在康时霖身边,龚城坐在他下首。 吴宗则坐在吴怀寺另一边。赵如熙作为年纪最小、排序也最小的人,自然是敬陪末座,坐在了吴宗旁边。 吴宗打量着整个拍卖行的情况,对赵如熙道:“布置得还不错。” 赵如熙点点头。 看到下面只有四、五十个座位,楼上只有二十个包厢,赵如熙道:“就是小了些。” 能参加拍卖人少就算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还得按身份地位来排座位,身份地位一目了解。 楼上一举牌,楼下的人就不敢吭声了。中间的人一举牌,坐在两边包厢的人也成了鹌鹑。那这拍卖会还有什么意思? 也不知萧令衍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她正想着,就听楼下一阵耸动。 吴宗就起身伸长脖子往下看,嘴里道:“难道是皇上来了?” 赵如熙却老神在在地坐在座位上不动:“应该不会。” 吴宗看清楚下面的来人,便又坐了回去:“果然不是。” 几位皇子可都在这里了。要是皇上再过来,岂不方便别人一锅端? 虽说萧圪要来,禁卫军肯定要把这里团团围住,不让刺客有机可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总没大错。为了看个热闹就以身犯险,实在不值当。 康时霖且不说,有儿子和徒弟们在,他老人家不用cao这份心。吴怀寺和康延年在官场混了一辈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行为习惯。 他们人虽陪着康时霖上了楼,却留了随从小厮在下面。 这会儿便有康家的下人来禀报:“老太爷、各位爷,方才是宫里的谢公公代替皇上来参加拍卖会。” 康时霖点了点头。 他也是十分淡定的一个,知道萧圪是肯定不会来的,应该皇上身边的大太监来了,才让楼上楼下一阵耸动。 谢公公到了,拍卖会就开始了。 出来主持的是一个英俊男子,三十来岁年纪,自称是五殿下的门客,叫徐舟。 第395章 规矩 这人也不知萧令衍从哪里网罗来的,口才那叫一个好,妙语连珠,说话幽默风趣,没说几句话就引得大家笑了几次。 说了几句开场白后,徐舟就言传正传:“大家都知道这拍卖会是五殿下承办的。五殿下办这个拍卖会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民争利,给自己赚钱,而是做慈善。今日拍卖所得的利润,他将拿出八成建立慈幼院,用于收容和抚养京城及北宁县十三岁以下的流浪小乞儿;剩下的两成用于经营和维持拍卖行的运作、修建新的拍卖场所。” 听到这话,赵如熙提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 萧令衍这招不错。 皇室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一直有一条潜在的规矩,就是不得与民争利。否则皇子利用身份去赚钱,多少民脂民膏都不够刮的。皇帝要是舍不得揍自家崽,这对文武百官和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萧令衍开这个拍卖行,因为是新鲜事物,无论是萧圪还是文武百官,一时半会儿还闹不清楚这玩意儿是怎么回事,听说是以抽成的形式获得利润,且这些拍卖品又都是高端奢侈品,赚它们一点交易上的利润也不算是与民争利,所以萧圪没有反对,御史的也都暂时按兵不动。 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