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节 (第3/3页)
“殿下这是一心想要维护我,才没想那么多。”赵如熙道。 见赵如熙把尚德长公主劝下了,崔夫人放了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强烈的不甘。 她一辈子都在为女权而奋斗,总希望女子不输于男儿。她劝学生们考科举,就是如此。 可如果一开始在规则上就被打败了,她们还有努力的必要吗? 尤其是赵如熙,是这么多年来她最看好的学生,记性好,悟性强,写起文章来天马行空,往往能叫人眼前一亮。这样的学生要是仍没有出头之日,她往后,可能再也不会劝学生参加科举了。 她知道这时候不应该插嘴,但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难道我们就一直这样被打压吗?” “当然不是。”赵如熙道,“县试才不糊名也不誊抄,全由衙门长官的喜好而定名次。后来的考试就会严格起来。到时候谁也不知道是谁的考卷,自然也没办法因性别来定名次……” 崔夫人一想,激动起来,顾不得赵如熙的话还没说完,打断她道:“对对,是我糊涂了。” 县试、府试考完后如果被取中,便为童生。这两场考试也统称为童生试。 可童生只是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而已,既没有见官不跪的特权,也没有减免赋税的资格,所以考试的形式并不十分严格,只在每年的录取人数上做规定。 可打院试起,考试就严格起来了。考完要对试卷进行糊名,糊完名后还得让誊抄官进行誊抄。这些试卷呈到阅卷官面前时,早已不知道哪张是谁的试卷了。 阅卷官也不是一人,而是五人。五人对一张试卷轮换着阅卷,要是认可这张试卷,就会在试卷上画一个圆圈,特别欣赏的还会写上评语。 到最后,一旦一张试卷上画了五个圈,并且都写了评语,评语里都是赞誉之词,那么这张试卷就会被拿出来,最后跟其他几张也表现如此的试卷来排前几名。排完名定好第一、第二后,这才把试卷交给镇守考场秩序的军士,由军士核对姓名,予以张榜公布。 这样层层把关,杜绝串通消息,极大程度的杜绝了暗箱cao作和作弊的可能。 如果阅卷官们一致觉得赵如熙的试卷是第一,那么军士就会直接公布,不会因她是女子而改变。 尚德长公主也舒了一口气。 旋即她又愤愤起来:“可差点被张厉摆了一道,而且他还打压了你的名次,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第473章 自信与方法 赵如熙微微一笑:“殿下要是实在想出气,等县试的名次张榜公布,试卷上的文章流出来后,再进宫说说也不迟。” 尚德长公主眼睛一亮,拍手道:“对对,我正有此意。” 县试结束再去,谁也不能说她干预科举。她也不为赵如熙争这案首,反正来日方长,是金子总不会被埋没。但是去皇上面前给张厉上点眼药还是没问题的。 考完试后,前几名的文章总是要被人抄出来的,到时候她拿着这些文章进宫,让皇上来做评判。要是皇上也认为赵如熙的文章好,那这眼药的效果就更好了。 赵如熙见两人都一扫刚才的颓废,心情也好了起来。 她之所以对萧圪看了自己的文章会为她正名有信心,是因为她的文章针对的是当前的社会状况。 她毕竟是从后世来的,还是个有高学历的社畜,大晋人身在局中没办法看清楚的一些政治弊病,她一眼能看出,并能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因为是县试,她文章不会从大局来讲,而从细微处入手,不会太突兀、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但无论从立意还是文章的深度,她自信自己比很多考生强。 半年前,她在文化、文学上,跟这个时代的障碍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罢了。在现代,无论是高中议论文还是大学后写论文,都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而已,所用的论证方法都是一样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一个用白话文,一个用文言文表述而已。 当她背诵并理解了几十、上百本的文言文,并且在这半年里持之以恒地用文言文写文章后,她已经把文言文运用自如,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言文了。 而她高屋建瓴的大局观与政治敏锐性,以及新颖独到的见解,却是这时代的考生们所缺乏的。 这就是她参加科举考试的底气与信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