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3节 (第1/3页)
圣耀皇后当初给大家带来了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让百姓吃饱饭,还制造了玻璃等物品。他们不能享受了圣耀皇后带来的一切,在她去世后却否定她为女子争取来的权益。 一个女子考中解元,整个朝廷就慌得一批,急急更改科举规矩,或者否认这届乡试的成绩,这得多丢他们男子的脸?这是生怕女子真的比自己厉害,所以心虚吗? 要是朝廷官员都是这样,萧圪觉得,这不是应该改变科举考试规矩的问题,而是应该把整个朝堂的官员都换掉才对。 手下全是这种官员,他丢不起那个脸。 而事情果然如萧圪所料的那样,朝廷官员和民间对赵如熙考中解元都议论纷纷,但没人敢对此提出质疑,也没人提出更改科举考试规矩。 朝廷内外都是这样的对话—— 第523章 各方反应 “你听说了吗?乡试解元是枯木先生的那个女徒弟。” “唉,听说了。你说这些考生,一个个的,年纪比人家大,读书的年头也比别人长,还都是家里名师精心教导出来的,怎么就考不过一个女娃子呢?丢脸啊。” “可不是。也别说什么国子监先生指点的话。考生里有多少人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他们跟着这些大儒念了好几年的书,赵知微才得大儒指点多久?这都考不过,真是没脸说了。” “赵知微那文章我看过了,写的是真的好。” “确实不错。” “唉,这女娃子聪明啊。枯木先生真是捡到宝了。” “那绥平伯才是捡到宝了。魏丘之事你听说过吧?那赵知微原先是被魏丘的女儿有意换错的,十三岁前长在乡下,这才接回两年不到,就给绥平伯府带来这么多的荣耀。这样的孙女我怎么没有?看着都让人妒忌。” “可不是?我那孙子今年也参加了乡试,考了个第十五名,跟人家赵知微比,真是差远了。看到赵知微的文章,他很是惭愧,这会儿正发奋念书呢。” “哈哈哈,这是好事啊。也该让这些孩子紧紧弦了。别以为家学渊源,自己也不笨,就骄傲自满,总觉得自己考试没问题。这会儿忽然被个十五岁的女娃娃打败了,可不得不服气,要发奋图强?” “对,我也这么说。况且赵知微毕竟个异数,多少年来就这一个女子考得这般好,往后也不一定做官,对朝政并没多大影响。能激励这些小兔崽子们好好努力,倒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对话,在朝堂内外无处不在。 便是民间,大家议论的内容大抵也是如此。 乡试、会试跟县试不同。前三名的考生的文章,无需张贴。在张榜之后,书铺来问过考生并付上一定的费用后,便会把他们的文章印刷出来进行售卖。所有的考生都会买来当作范文来学习。 赵如熙的文章经过大儒们指点,无论言辞还是行文风格、引经据典上都极为成熟。再加上她自己的新颖立意和独到见解,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解元并不奇怪。考生们看到她的文章,也心服口服。 这也让众考生们如打了鸡血一般更加努力。尤其是明年要参加会试的考生,更是以超越赵知微为目标,发誓一定不能在会试时被赵知微压下去。 …… 康时霖、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在放榜时也派了下人去看榜,得到消息的时间并不比绥平伯府迟多少。大家得知赵如熙中了解元,那叫一个高兴啊。 尤其是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简直扬眉吐气。 “阿纹,你说知微考得这样好,给咱们女子涨了大脸,更是给北宁女子书院涨了大脸,咱们奖励些什么东西给她才好?”尚德长公主高兴地在屋子里走了几圈,问崔夫人道。 因为关注放榜情况,她一早就来北宁女子书院等着了。 崔夫人眼眶发红正激动呢,听到尚德长公主的话,她愣了一愣,这才摇摇头:“这个……我也不知。” “你说,我再给她一个庄子如何?”尚德长公主问道。 她也不是真的要跟崔夫人讨主意。她也知道崔夫人在这方面是不好发表什么意见的。她问这个,只是自己在犹豫斟酌。 崔夫人道:“好倒是好,就怕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