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节 (第3/3页)
“孤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 接下来几日,果然如刘曹荀所说,流民越来越多,城外的营帐已经不堪负荷,动乱不堪,怨声载道。也不知是谁起的头,说绥州粮草丰足,太子殿下在绥州城里好吃好喝,却不管他们的死活,因此,他们要造反,要进城质问太子殿下,豊国百姓该当如何? 这话句句诛心,若说没有预谋定不可能,韩湘君听后,脸色阴沉了一整日,心底冷嗤。他的那个四皇弟果真好手段,竟利用流民来牵制于他,甚至想以此让他背负骂名,动摇他储君之位。 真是打的如意算盘! 气归气,但怎么处理这大批流民,实在迫在眉睫。依据朝廷以往的规制,自然是开仓放粮,随后再遣返各乡。 可绥州打了一年的仗,粮仓早就只剩一点储备,这储备粮食是作为明年开春之用,若是连储备都没有了,那绥州将会大乱。 因此,自然不能开仓放粮,可若是放任流民在城外饿死,那他这个太子也就做到头了。 为此,韩 湘君这几日常常进出书房议事,急得嘴角都冒泡了,也没个妥帖的法子。 有人献计说:从其他州府借粮过来吧,毕竟绥州有流民,邻州各府也会受波及,还是众志成城一起解决方为上策。 也有人建议:或许将部分流民送至附近州府,减缓绥州的压力,先度过这个寒冬,等明年再遣送回乡。 还有人介意,干脆收留一半,将另一半拉去修路,每日给点粥食,万一饿死了,那也算是劳累而死,而不是殿下坐视不理啊。 前两个计策好是好,可治标不治本,等明年春流民回乡,无田无地无种子,又如何过活?恐怕还会卷土重来。 至于最后这个阴招,韩湘君听了火冒三丈,将那人直接叉出去打了十几板子。 众人献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眼看流民日渐增多,都忧愁不已。 ...... 这日,苏璃正准备吃午饭,韩湘君过来了。 他一进来,看见桌上饭菜粗陋,两菜一汤,还都是素菜,便好奇问道:“为何吃得这般素?” 当然,知府府邸总不至于连好饭菜都供不起,不说府内,就是府外绥州城的百姓有富裕些的,也是顿顿吃rou呢。可苏璃这样的做法,也正是听见外头那些声音,说韩湘君自己每日山珍海味,却不理流民疾苦。 如此一来,她倒是不好意思吃好的了,而且自从见过那些流民后,心里也有些罪恶感,于是悄悄跟刘曹荀提议,让全府吃食简朴,至少先过了这个节骨眼,好让殿下稍稍挽回些名声。 这事韩湘君不知道,刘曹荀可以下令让全府节衣素食,但不敢擅自做主韩湘君的吃食,因此,对于他的那一份,还是照旧好生招待着。 苏璃说道:“殿下没听见外头的风声么?我这是在给殿下搬回名声呢,回头让众人看看,知府家每日采买的都是些什么,再让下人们出去宣扬一番,届时,你好吃好喝却不管流民的谣言,定然不攻自破。” 韩湘君好笑,“难怪这几日以来,那些骂孤的声音少了许多,竟不想是你的功劳。” 苏璃得意,“那当然。”又问他,“殿下吃了没?” 韩湘君坐下来,吩咐人添副碗筷过来,也就着这两个素菜一起吃起来。 待两人吃过饭,苏璃才问道:“殿下这几日愁眉不展,可是因为流民之事?” 韩湘君点头,“正是,此次流民事件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若是依朝廷旧制,难以彻底解决,眼下绥州城流民越来越多,已经不宜再拖时日。” 苏璃想了想,说道:“其实,我倒是有些想法。” “哦?你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拙见倒是有一些。” 关于如何处理流民,对于一 个学过五千年历史的人来说,真不是个事,历朝历代都有流民,而且有些法子就很好,她只需照搬一两个便可。 只不过不想这样快就告诉韩湘君,至少得让他急得没有头绪之时,再提出来,这才显示得出她的价值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