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9页 (第2/2页)
铁矿纯度都不高,普遍铁元素含量不过三成,也缺乏可以改良成品钢铁质地的稀有元素,而中国境内只有石碌铁矿有五六成的铁元素丰度。而且在如今这个时代,铁矿纯度不仅影响的是产量和效率,更是影响了成品的质量,既如此,不如去把海南岛的石碌铁矿弄来。 那铁矿也不过是从海南岛西安的昌化江入海口溯流而上,不到一百里路就到了,纵然有些原始丛林,大不了捕获一些林邑的越南猴子去做奴隶,填人命也能开出来,只要一开始基础设施草创了,后头靠昌化江的水运,运输出来应该没啥问题。而且隋朝的生产力也不过尔尔,萧铣为官多年,大致已经有了概念mdash;mdash; 整个大隋朝,太平年代,比如大业五年之前,也就一年一两千吨钢材、两万吨生铁的产量。战乱一起,人口大量流失死亡、百业凋敝,这个产量就更受影响了。萧铣估摸着,如今大隋朝一年能有一万吨生铁、一千吨灌钢法或炒钢法制造的钢材,便算是顶了天了。萧铣就算想让自己一家军阀将来就掌握相当于朝廷其余地区一样多的产量,一年运三万吨铁矿石也绝对够用了。 他如今手上有最大两千料的大海船,一趟可以运输四五百吨货物,这么一算,安排那么六七十条大海船专门跑朱涯洲的航线,三个月跑一趟,也就够了。这点海船数量在别家看来已经很恐怖了,对于当初掌握了吴郡造船业的萧铣却不算啥,而且明年就要最后一次征讨高句丽了,战后以杨广拍脑门的尿性,说不定就把来护儿那十几万水师所需的战船都抛在脑后忘了,萧铣监守自盗一下,几百艘千料以上的大海船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可惜,这些理由不上台面,现在还不是和高士廉摊牌的时候,所以萧铣只能挑能说的说,尽量以铁矿纯度与炼出的钢材质量两个方面解释。高士廉听了很有道理,也就满口答应了帮衬遮掩。 hellip;hellip; 萧铣隆而重之地送走了高士廉,便带领亲军回了丹阳,把高士廉大部分家属安顿在了钱塘,只带了长孙无忌随身。 对于长孙无忌的收服,萧铣虽然知道此人将来会颇有才干,却也不至于如今就对其充满太多期望。现实生活不是打《三国志xx》游戏,并没有某个武将可以一成年的时候就达到智力90、政治90的水平,那些都是需要生活的积累和资历经验的丰富,长孙无忌如今不过十七岁,从来没有治民理政的经验,又哪里能马上上手使用呢。 归程中,萧铣对长孙无忌并无期待,然而少年新锐的长孙无忌却是颇有跃跃欲试的样子,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给萧铣出谋划策,有些方略实在是不堪入耳,毫无cao作性可言,萧铣只是不想打击对方的积极性,虚与委蛇地表示考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