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隋好驸马_第37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2页 (第2/2页)

他们。

    更何况再早几年的时候,这些部族虽然弱势,但好歹高句丽的国势强弱是不属于图觉得,所以契丹人组成的靺鞨、室韦实际上是两边认主子投靠,在两强争小弟的年代,那些小弟们自然比只有一个主子的时候日子好过一些,不会被欺压榨取得太狠。就好比劳工虽然苦命,但是只要有外资能够进入竞争资本家的位置,那么本土资本家多多少少要提高点人力成本留人,一个道理。

    且不扯契丹人如今的命运境遇,单说这些契丹马看着自然不如突厥人惯用的偏西域马种那么高大健硕,但是耐力却是不错,尤其在负重后中速长途赶路上头有优势。罗士信虽然不懂得品鉴这些战马的品种诧异,但是本着一个天生骑手的敏感,还是可以从直观体察到这些差异。

    一般来说,亚洲战马的品种,只局限于讨论北方马种的话,从东到西大致有这么一个特色。那就是越往东的品种耐力持久力越强,而越往西的品种更高大健壮、爆发力显著。数百年后用阿拉伯战马出名的马穆鲁克骑兵,在战争的洗礼中也学会了出征时随时随地带两匹马:一匹塞尔柱突厥马。行军的时候骑乘,驼铠甲。另一匹大食马/阿拉伯马,交战冲锋的时候才用。而且往往还得是比较激烈的、需要正面冲锋短兵相接的战斗才用;如果只是小规模的sao扰斥候战,或者游而不击在侧翼逡巡骑射的战斗,依然使用惯于耐力跑的塞尔柱突厥马。而契丹马种,就是一种看上去比突厥马更加冲刺速度慢一些、但耐力持久的马种。

    hellip;hellip;

    第一批东北来的战马到位之后,萧铣的整军计划也差不多完成了。当初就留在江东镇守的本土兵、或是萨水大败后不愿回归朝廷、如今身份洗白的皮岛兵也好亦或是后来从刘元进农民军和江淮农民军里搜刮的可用之兵,甚至后来租庸调法免兵役后征募的东阳兵、高句丽灭国后带回来的淮海行营残部,统统都被有机地重新整编了起来。

    原本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之前。萧铣手头的嫡系部队只有平叛刘元进时的那些老家底而已,骑兵不过两千之数,几次战役下来有死伤,也有补充,大概保持在那个规模。后来一下子因为朝廷的海路军、淮海行营那些来护儿的旧部,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被杨广划拨给了萧铣,所以一下子骑兵总数才得以扩充到五千人。

    既然这些兵力到了萧铣手下,萧铣当然没有让他们再按照原本的编制分散使用的道理,反正手头权力也已经够大,经过小半年的整合。这些军队如今都是靠萧铣自己筹措的钱粮来管饭发饷,已经开始有军阀化的趋势,所以除了朝廷的武官官爵、军职编制不能动之外。实际上的指挥体系已经倍重新集中梳理了一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