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8页 (第1/2页)
当然,这倒不是说江东军弄出来的板甲防御力已经恐怖到普通生铁箭簇一点机会都没有的程度,事实上单论金属的屈服强度啦、弹性模量啦、或者莫氏硬度啦之类的纸面性能指标数据的话,脆硬的生铁锥头箭簇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实战就是实战,不是简单的纸面数据比拼。江东军如今弄出来的板甲,可不仅仅是胜在材料上,更重要的是优异的结构应用设计。铁质的锥头箭要想射穿,首先要克服弧形的跳弹rdquo;外观防止打滑偏转,才能谈得上穿甲力的充分释放。而这种问题在对付原本的鱼鳞甲时候并不存在mdash;mdash;鱼鳞甲纵然甲片厚度和理论单片防护和板甲一样。但是因为整体结构是软质的,被箭矢射到的时候整体产生形变,反而容易把箭矢打滑偏斜到甲叶之间连缀的薄弱部分。 不管怎么说。光是看罗士信这一身犀利非凡而又短时间内积淀无数的铠甲,还有那层层刷上去后又反复干涸的血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别说军中将校,单是不怎么懂军事的杨广看了,都有些嘉许,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叫罗士信?好生年少!今年可有hellip;hellip;二十岁了么?是杨义臣提拔起来的?rdquo; 回禀陛下,末将今年虚岁十五,是淮北人士,去岁乡里遭了贼乱,恰好江南道经略使萧铣萧大人的兵马出京南归、末将家乡便依傍运河。成了流民后为萧经略募入军中听用,成了一名骑卒,后来见末将颇有勇力武艺,便检拔做个军官。后来萧经略奉陛下圣命移流民而实三韩,末将本是流人出身,便被移防到辽东。突厥犯上之时,末将与上司鹰扬郎将秦琼正在辽东,得了杨经略的报信,便立刻赶来听从调遣,随后萧经略也派遣加急信使来取得联络。追认了让咱一切听从杨经略安排,以救驾为先。rdquo; 听到罗士信只有十五岁的时候,杨广也是啧啧称奇。一开始他看罗士信也着实太年轻,之所以猜二十岁,那也不过是大隋法度所限,百姓加入府兵至少都要二十一岁。后面再听罗士信讲解了一番他们是如何行军赶来救驾、如何突围进来的细节,更是欣慰不已。 不过,最后当杨广听到罗士信和秦琼都是萧铣麾下的将校,但是勤王诏书落入杨义臣之手后、秦琼也好罗士信也好都直接听命了杨义臣的调遣,随同杨义臣出战时,眼中便闪过了一丝阴霾。 勤王救驾的部队来得急切当然是一件好事。毕竟看得出来那些将领都还忠君。然而若是一道经略使可以随便调遣别的经略使、卫将军手下兵马为自己所用的时候,纵然是打着救驾的旗号。也不得不令多疑的杨广猜忌。 他的诏书里头,可是让天下各路将领凡是得诏书者自行前来救驾。并没有任命勤王军总帅,而从罗士信的陈述来看,杨义臣的唯一先手优势不过是因为杨义臣的辖区处在桑干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