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页 (第2/2页)
不平衡引起的嘛!我现在只是在跟你探讨犯罪心理啊!” “收起你那套贫乏的可怜的心理分析!” 陆沅离正色道:“在生活里,不要总是想着这些事情!” “为什么啊?” 焦旸不解道:“这不就跟平时做测试卷子一样吗?你不是也经常说,要理论联系生活吗?!” “你知道什么叫‘自证预言’现象吗?” 陆沅离道:“心理学上,有个很经典的案例。有个女人,从小目睹父亲家暴母亲,就在心中发誓,以后绝不找这样的男人。成年后,她就只要求男方脾气好。但是,她结了三次婚,每次都因对方家暴收场。 她非常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原来看起来脾气温和的人,一旦结婚,就变了嘴脸。心理医生为此去寻找了她的三任丈夫。然后发现,她每次吵架,都会对对方说,你是不是要打我啊,有本事你打啊!你倒是打啊! 我无意为施暴者辩驳,但你也该知道,心理暗示效应是无处不在,无数次为科学所证明真实存在的。所以也很难说,她这样反复多次之后,会不会成为她三任丈夫的心理诱因。 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自证预言’。当她潜意识里认为,对方会家暴之后,她无意识的产生对应行为,而将丈夫的行为引导向她潜意识里的方向。 同样的,当你潜意识里认为,有人会犯罪之后,你往往就会无意识的产生对应行为,而将他人的行为,引导向你潜意识里的方向。因为你的感知,会影响你的行为,而其他人,也能感受到你潜在的意思。焦旸,虽然限于我们的专业,这很困难,但这一点,你一定要注意。否则……” 陆沅离顿了顿,道:“否则,你就会被犯罪行为包围或是紧紧跟随。” 焦旸一怔,下意识道:“真的会这样吗?” “好了,不吓你了,不用紧张。” 因为怕自己的话,会给他带来更强烈的心理暗示,陆沅离笑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个现象,当你感觉同一个人无法相处的时候,对方通常也不愿意跟你多来往。因为你的感知,会影响你的行为。而对方也能感受到,你不愿意与他接触的信号。这个世界上,抖M毕竟还是少数人,那他又何必用热脸来贴你的冷屁股呢? 然后,你同对方,就会真的如你所认为的那样,无法相处,即使努力也处不好。这就是平时生活中,最常见、最简单的‘自证预言’。 换个说法,你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别人,别人也许就真的会变成你心中以为的样子。不论对方是否真是那样的人、做那样的事,至少在你眼中,呈现出来的,一定是你所构想的模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