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2节 (第3/3页)
几个月前还厚着脸皮去蹭海美的机器,没想到,几个月后,他们都能自制动画片了。 “是啊,厂长,咱们这片子做的多好啊。” 另一个老画师也是老泪纵横。 这十几年,他们过的都太苦了,如今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然而他们的激动,并没有影响到苏锦绣,她双手环胸,眉心微蹙的看着画面。 因为帧数的原因,里面人物的动作其实还是挺怪异的,直上直下的,虽然流畅,却偶尔会有诡异的卡顿,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部电影,预定四十分钟,他们一共画了将近七万张底稿,比起海美九色鹿还多了好几万张,可纵使如此,画面看起来依旧不算精致。 看来近几年不能做大场面动漫了,步子还是得跨的稳一点才行。、 苏锦绣若有所思。 脑子里面已经开始扒拉起题材了。 仪器开始工作,因为是挂牌当日,所以只做了一个不到二十秒的画面出来,可纵使如此,依旧让整个京美所有的员工都高兴了一整天。 文化部部长百忙之间来参加揭牌仪式。 为此,苏锦绣还提前约了报社的记者同志,在揭牌的时候给拍了照。 第二天,京美正式挂牌的消息就在报纸上刊登了,整整一个版面,除了部长和苏锦绣一人拉着红绸一角,将红绸从招牌上揭下时大笑的照片外,还把京美的艺术墙,食堂,花廊都拍了照片,就刊登在揭牌照的下面。 可谓是相当的显眼。 为了扩大京美的知名度,苏锦绣还在版面的最下方,画了个豆腐块大小的方框,里面是投稿地址,写的是——【京城美术电影制片厂长期征稿,注:家庭剧本、校园剧本、农村生活、工人娱乐……等类型】。 对此,苏锦绣是这么和下面员工解释的。 “咱们还是要未雨绸缪啊,不能只靠自己的脑子想,还是要多征集一些故事,到时候咱们的动画能多样化,投稿的人也能多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刘金涛摩挲着脸:“那还不如投稿到报社呢。” “欸,这你就错了。” 苏锦绣往椅子上一靠,满脸不赞同的看着刘金涛:“有的人,他的想象力丰富,脑子好,但不代表他就能写文章对吧,咱们要的是人家脑子里的东西,又不要他的文笔,只要能把故事讲明白了就行。” 为此,苏锦绣特意点了审核部张海洋的名:“张海洋,你们审核部一定要注意啊,审稿前得做好抓中心思想的准备,若是有的故事精彩,但是中心思想不行,你们就交到编辑部,让他们升华一下内涵。” “好的,厂长。”刚进审核部的冀省大学毕业生张海洋站起来,充满干劲的对苏锦绣点了点头。 苏锦绣压了压手:“坐下吧。” 张海洋满眼兴奋的坐下,目光在对面后排的临时工身上一扫而过。 作为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当初被分配到这个名不经传的制片厂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不情愿的。 可没办法,他的父母没有人脉,他本身也不是多优秀的人,再加上专业又是文学系的,只胜在一个认真仔细的优点,在几个实习单位中选到最后,还是决定来了制片厂。 他一进制片厂就是正式工,还进了新部门审核部,本以为是个冷板凳,心中还很是焦躁呢,没想到才刚挂牌,就被重点关照了,而且听厂长的意思,审核部可是个相当重要的部门。 苏锦绣可不知道张海洋内心的激动,又转头看向美术顾问刘金涛:“刘老师,等这次《少林小师叔》的电影出了后,还得麻烦你们将连环画画出来,咱们电影的本子,只能咱们制片厂出。” “这是一定的。”刘金涛板着一张脸点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