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误 (第1/3页)
瓦剌兵分三路, 共三十万人马南下劫掠攻城,从年前攻打到了一月末,却一城未破, 只得撤兵退走。 韩将军焉肯放过这个机会?虽瓦剌撤得也算小心,但大燕守军们气势如虹, 乘胜追击,又留下瓦剌们数万人头。 这也能算得上是十年未有过的大胜了,韩将军把战报写好,面上却并未见到多少喜色。 韩家长子韩琼年,次子韩琼岳和三子韩琼泰三个,年纪分别只差两岁。 一个现年三十五,一个现年三十三,一个现年三十一,从小都是在军营里打熬出来的, 也都是征战沙场十余年的老将了。 韩琼年见韩将军面上似有忧愁之色,见屋中并无外人,便换回在家时的称呼:“爹, 瓦剌已经大败而走, 难不成还能起什么风浪?” 韩将军已经五十五岁,胡须半白,西北的风霜在他脸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他背着手走了两步,眼神移到墙上挂着的巨幅边疆地图上,盯着草原深处一个标着记号的点盯了好一会。 若是眼神能伤人伤物,那一处只怕早被韩将军盯出一个窟窿来。 韩将军也知再看此处, 也无法改变从前, 只得皱眉道:“明明瓦剌王帐就在此处, 兵马到时却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你说, 这是什么缘故?” 韩琼年想到去年夏天之事,也陷入深思。 韩将军望着远方,用只能他自己听到的声音,喃喃道:“宁远军中并无细作,那就只能是……” 京中,皇上接到西北快马来的战报,拍桌大声笑道:“好,好,好!好个宁远大将军!” “这蛮子三十万人马,一下少了十来万,看他们来年拿什么南下!” 皇上拿着战报又看了两遍,吩咐道:“去告诉督察员的人和林海,再去查一遍今年拨给各军的粮饷各地有没有私吞贪污,让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的。” “若查出来一星半点儿,朕要他们的脑袋!” 夏太监此时面上全无谄媚骄矜之色,严肃的低头应了一声,赶紧下去办事。 皇上则自坐在案前,开始亲自拟封赏抚慰宁远军将士事宜。 拟了一半,皇上似是想起什么似的,把那装着宁远大将军战报奏折的盒子摸了一摸,那盒子便弹出一个夹层来。 皇上看完这封密折,眼睛眯了一眯,里面风云变幻。 二月初,林府果然有太监来传旨,敕封葛娘子为五品宜人。 葛娘子接了圣旨,林府中人自然团团恭贺一番,都口称“宜人”。 倒是葛娘子自己笑道:“称呼什么‘宜人’怪外道的。咱们照常就是了。” 文皎笑道:“先叫你一两日新鲜新鲜。若叫多了,连我们也怪累的。” 圣旨亲封下来和才知道这事的时候自己私下恭贺又不一样。 文皎是做主家的,便吩咐厨房再好好整治好酒好菜来,在园子里排开宴席,正式庆贺葛娘子得封宜人。 才乐了三五日,正好又连着黛玉生日,大家又痛痛快快乐了一天。 这日,陈嬷嬷又来说曹氏发动了,想请两日的假去看护曹氏生产。 这也是人之常情,文皎痛痛快快的批了假。 且因青玉还没到搬去前院的时候,提早叫陈嬷嬷过来是为了多熟悉熟悉。 文皎便和陈嬷嬷说,曹氏那边毕竟没有婆婆嫂子等女性长辈在,她呆到曹氏出月子再回来也使得。 陈嬷嬷感激万分,并未推辞,只磕了三个头,赶紧收拾包袱去看顾曹氏。 二月十四日,曹氏于凌晨丑时生下兰掌柜的长子,听说兰掌柜乐得抱着不撒手。 二月十五日,庄子上来报,说沈姨娘于昨日晚间断了气,来请夫人的示下。 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