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后妈不好当_风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姿 (第2/3页)

,笑道:“去年我隐隐约约听过一嘴,说府上的姑娘们想出一个法儿,把调料和油弄成块儿拿油纸包起来,如此行军路上要生火造饭,就时时能有汤喝了?”

    文皎不妨这事儿连王熙凤都知道了,心想此事她和林海虽没特意瞒着人,但知道的人也不多。荣国府已大不如前,王熙凤远在京城,还能“听见一嘴”此事,可见她是真有手段。

    想到这一节,文皎更高看了王熙凤一眼,便笑道:“法子确实是她们想的。因前年玉儿和凉国公之妹跟着我们老爷一起去巡边,你也知道在路上要吃要喝不比在家里方便,差不多日日都是大饼馒头就rou干咸菜。这两个丫头就在路上琢磨了一回,想出这么个法儿。”

    “后来就起了战事,她两个一到家就折腾家里厨子,还真折腾出来了。去年大军要开拔,我们老爷就把这东西拿到军营里,也好让将士们路上能吃口热乎的。”

    王熙凤惊叹道:“我就是隐隐约约听了几句,没成想竟是真的!几年没见,黛玉meimei竟这样能干了!”

    文皎嘴里也谦虚一番:“都是孩子们误打误撞罢了。大军出征都是急行,将士们一日不下马不住脚,还得提防着敌军,也没空造汤造水,都是吃干粮。”

    “玉儿她们想的这个主意其实在军中没多大用,倒是咱们日常远行能用得着。”

    寒暄客气到了这里,也该进入正题。文皎才要说话,王熙凤却已察觉,先开口笑道:“请夫人恕我唐突,今儿夫人请我来,我倒有件事想求一求夫人呢。”

    和王熙凤这样聪明人说话就是舒坦,明知她是故意奉承,文皎也不由神情再软了三分,含笑听她说道:“我娘家姨妈薛王氏之子薛蟠前年定下了杏姑娘为妻,本来是两家说好了今年就成婚办婚事。”

    “可天不凑巧,昨儿听得杏姑娘之母卫太太忽然没了,我姨妈又是伤心,又是着急——我那表弟薛蟠今年正好二十岁,家里就他一个独苗儿。他前些年为人混账糊涂,好容易这几年走了正道知道好歹了,又定了这么一位好姑娘做媳妇,我姨妈就想着早日办成大礼,也好再紧一紧他这笼头。”

    “可这回卫太太忽然没了,杏姑娘免不了要守三年的孝。虽然俗话说‘好饭不怕晚’,可薛表弟年已二十,我姨妈又怕没人拴着他,再让他和外头那些混账人学坏了,因此急得了不得。”

    “昨儿姨妈急急忙忙的来找我,淌眼抹泪的请我来和夫人说和说和,能不能在热孝里先把婚事办了,只为定下名分走完礼,也要守着规矩等满了二十七个月再圆房的。”

    看王熙凤说得就和真的似的,文皎心内发笑,面上又得绷着,便喝口茶掩饰一二,不巧正和王熙凤对了个眼神。

    王熙凤也没忍住一笑,又忙收住了,再扶着平儿的手起来,叹道:“其实我也不好意思来求夫人,奈何我那位姨妈也马上就五十的人了,膝下还就这么一个儿子,昨儿急得就和油锅上的蚂蚁一样。”

    “我实在是吃求不过,所以趁着今儿求求夫人,看能不能通融一二,先赶在百日里办完大礼。就是夫人有什么要提的,我也好好儿的记下,回去告诉我薛家姨妈,保准能把婚事办得漂漂亮亮,绝不委屈了杏姑娘。”

    王熙凤这一番话是给足了文皎和林杏面子,文皎也不装腔作势的拿乔,伸手请她坐,叹息道:“满京城都知道了,我也不瞒你说,杏儿虽然是个好孩子,奈何没投个好胎,实在是把孩子给糟蹋了。”

    “昨儿我还担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