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开百货_第7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8页 (第2/2页)

天本来是要来买东西呀——要买衣服,买热水瓶,还要买你爸爸下个月过寿的贺礼……”

    “啊……乖乖隆地咚……”

    爸爸脸色一变,家乡话都不小心露了出来。

    在天台玩了一个晚上,他们除了手上这些乱七八糟的布偶气球花生梅子外,什么正经玩意都没买啊。

    “看来……明天还得再来一回……”

    “恩……早点来,买好东西再上一次天台吧!”

    作者有话要说:  天下人苦“黄牛票”久已!黄牛票在民国时期叫做“飞票”。飞票最厉害的地方,当然就是戏园子了。有名角上演的话,飞票的价格可以是原来票价的几倍乃是数十倍不止!和今天的演唱会没啥区别。

    民国时代打击黄牛也是不遗余力,抓到是要游街的哦。不过依然屡禁不止。

    上海人称黄牛为“打桩模子”,称“托儿”为“翘边模子”。

    去过上海“大世界”的朋友,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排哈哈镜。那一排哈哈镜可算是民国古董了,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小时候我每次去都要看很久乐得不行。

    第39章 撞破jian情

    借着“天台乐园”这样的天才级的营销方案, 时迈百货将摩登百货的人流和销售额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一时间,整个上海人人都说时迈,天天都想来天台游玩。把原来对来百货公司购物没什么感觉的那部分人,都吸引去了。

    根据顾翰林的说法, 他那位古板的仿佛从四书五经里走出来的爹, 上周从病人家看诊出来后,也偷偷摸摸瞒着家里人上了一会儿天台, 听戏听到半夜三更才回家——要不是他大嫂在给老爷子洗衣服的时候, 发现他褂子的兜里有一张“时迈天台乐园”的票根, 这老爷子怕是打死都不承认自己去过。

    还硬说是病人有了疑难杂症, 他看了好一会儿, 又是扎针又是熬药才弄到半夜到家呢。

    只是可惜,这天台的生意再好,也只能做到天凉之前。

    另一方面, 天台游乐场的存在,吸引了大量的庶民阶层人流涌入,将原来以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为顾客基本盘的时迈百货的客户人群进一步朝下拓展开去。

    这个举措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面的。

    正面的表现在日客流量的增加, 天台门票的收益和上面游艺设备、小吃的收入非常可观。有不少的客人在下了天台后, 继续在百货公司消费,从而带动销售额。

    负面则表现在其中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有限, 时迈百货的商品对他们来说依然无法承受。甚至因为这部分人的自身素质的限制, 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安保和保洁的力量来维护日常运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