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页 (第2/2页)
,只有靠自己严防死守了。 原先只是被当做员工咖啡厅的七楼,这次彻彻底底迎来了涅槃重生。 首先是被开辟出了一间西餐社——左岸风情,经营地道的法国菜。 为此罗云泽还花重金从如今战火纷飞的欧洲,请了一位法国厨子前来作为主理大厨。并且将原先知名红房子西餐社的厨师也挖了过来。 西餐社开业当天,众多迷恋法国风情的上海小资青年们闻风而来,在法国香颂的低吟下,喝着空运过来的葡萄酒,沉溺在巴黎的浪漫之中。吃完西餐,再去楼下的剧场听音乐,简直不要太“惬意”! 七楼的另外一边,则被打造了成了一个玻璃无线广播电台。 是的,无线电台! 时迈百货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杂志社后,也有了自己的电台了! 要问这两年上海滩最最流行什么,那绝对就是开设私人广播电台了。 这开设无线电台的风气是从美国人那边导入的,很快就在这个缺乏娱乐活动的年代风靡开来。随着收音机的普及和价格的降低,这项娱乐活动也从少数有钱人的享受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除了国营市营的电台,这两年民营私人电台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甚至还有专门为不懂国语的外国人开设的外文电台。 当时的私人电台便捷到了什么程度呢? ——如果你走在弄堂里,路过一家人家,还没打算开口说话就有人对你比着噤声的手势。等你走进一看,发现这家人家的每一扇门窗上都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里面有隐隐传来说话声和唱歌声,那可能就是一家开在居民小区里的私人无线电台了。 电台设备可买可租,小康家庭就能承受,然后再去申请一个呼号,定好赫兹和频率,就可以正式开始广播了。 上海滩最不缺的就是有钱的闲人,几个小开,几个小姐一合计,凭着一时兴趣就能搞个私人兴趣电台出来。或是唱唱评弹,或是讲讲故事,也没想过要盈利,等玩的没兴趣了,转身再把设备给倒手出去。各种广播同好会也是比比皆是,他们甚至还有自己的会刊。 时迈百货的无线电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罗夏至在发现前一年收音机柜台的销售额剧增后,就动了要开一家广播电台的心思——试问哪个电视儿童在小时候不想开个天天放动画片和武侠剧的电视台呢? 不过现在距离电视机的发明还有好多年呢,无奈就开个广播台先过过瘾吧。 罗云泽知道他儿子对这个广播台期待很久,因而广播台并没有在百货公司开幕那天“开麦”。厚厚的黑色窗帘布覆盖在落地大玻璃上,等待着主人亲手来揭开帷幕。却也让往来的人流无不好奇这里面到底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