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页 (第1/2页)
顾南,顾知还,顾太傅。 一个名字在心中反复辗转,逐渐留下一生难以消除的印记。 殷承安走上前对上顾南的眼,一字一字开了口:“太傅,这话我记下了。” 这话我记下了。 所以此后数十年,太傅,你必须同我一起熬下去。 别无选择。 外面夜风寒凉,大红金纹宫灯不住摇晃。 殿内一灯如豆,素白一云衫少年颌首敛眉,玄衣少年站于前方垂头看他,眸中暗光难敛。 执念已成。 …… 大启天佑三十二年,四月。 帝诏太极殿,皇五子太傅顾南,博学妙才,明辨善思,其志明远。加封文渊大学士,赐官服珠玉,准允朝堂。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我有一天没更新,请别怀疑,不是我坑了,是因为我在补作业。 ☆、82|8.8 大启天佑三十二年,五月。 清晨,金銮殿。 顾南敛首站于殿前,左前方兵部尚书陈虚手持奏折而立,声音清朗。 大抵是西戎进犯嘉陵关,守将不敌,上书奏请朝廷援兵。 武以定国,文以兴邦,兵家之事向来是大事,待奏折念完,景昭帝俯视众臣:“众卿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无非是殷承祈或殷承晋。 朝廷最常见便是党派之争,大臣各自拥护,一时争吵不休。 到最后,靳王殷承晋一派占了上风。 顾南垂首站着,四周言语尽数入耳,唇角轻勾。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昔日殷承晋还未封王时,于御书房做策论,才思敏捷,见解独特,颇有一番风采。只是这一年来越发泯然,心思狭隘阴险,顾南看着他,已经很难想到皇二子曾经的模样。 比起殷承晋,曾经的皇长子如今的怀王殷承祈倒还是不错,静贵妃娴淑仁厚,教出来的皇子心智也不差。 若论能力心智,景昭帝几个儿子中当属殷承祈与殷承安,可惜皇长子一生顺风顺水,锦衣玉食,论起手段自然比不过在深宫沉浮数年的殷承安。 甚至连殷承晋都不及。 顾南抬眸看看殿前的怀王,后者站在那边微微俯首,稳重坚定。 也算是天之骄子,只可惜命太薄。 这场朝堂之争,最后的赢家是殷承晋。 身着华袍的青年上前弓身领旨,年轻的脸是满是志得意满的光彩。 事情已定,上方的帝王挥手退朝,顾南随着旁人一同退出去,刚出了金銮殿,便听到旁边传来清朗的声音:“顾太傅,留步。” 顾南回头,殷承清站在他身后微笑,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