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3页)
方去。这时候可还不兴动不动就去住旅馆,那也贵不是? 事情商量个差不多,赵香云可就忙活起来了。 现在盖房子,趁着没农活、苗栋也没开始弄早餐摊子,正好是家里头劳力最多的时候。在农村,只要豁出去劳力,能省不少钱呢! 赵香云老太太想得好,趁着现在手上有余钱,俩儿子能干活的时候,干脆盖两间大瓦房!左右老苗家地方大! 等到把房子盖好了,攒攒钱再买个彩电,到时候谁还敢说咱老苗家是全村最穷的人家? 咱好日子搁后头呢! 第43章 老苗家要盖房子了! 这个消息, 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这时候农村盖房子是大事,一般都是全村出动。除了必须要雇的大工, 比方说泥瓦匠和电工之类的,剩下的几乎都是全村一起帮着干。 村里人帮忙干活,可不用给工钱, 饭菜做得硬一点,再给男人们散散烟、女人们带点儿饭菜回家,这就行了。 谁也不会计较给不给钱,因为全村都是一样的,别人家盖房子,苗家三兄弟也没少干活。 有羡慕的, 有偷偷打听苗老师工资的,还有眼红的。 过去苗老师家还困难的时候, 挺多人都会说上一句“可惜了,好人运道不好”, 可是等着老苗家真的就日子好起来的时候,眼红的可就来了。 朱红梅可不就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要是没有当初那档子事儿,或许她也就跟人叨叨几句就过去了。可是现在她想起来当初自己和王秀琴说过的话,感觉一句一句地都在扇自己脸呢。 她拿自己当例子教训王秀琴,说咱们农村人不应该玩那高雅玩意:结果人家王秀琴家儿子被大学教授收下做学生,听说还送了把贼贵的小提琴。 而且, 人家王秀琴去挖沙子想供儿子学音乐,结果挖出了太岁。她琢磨着偷偷去挖挖看,太岁没挖着, 结果倒是叫李二哥那个大嘴巴给传得全村都是。 现在村里头只要提起王秀琴这事儿啊,就有人说起朱红梅这个现成的例子做对比。 大家伙儿都说,是老天爷看着王秀琴这么要强,这才叫她挖着太岁的。那朱红梅,明明家里头有钱,也不供孩子继续学,还惦记着学王秀琴挖太岁,贪心! 搁在以前,朱红梅还能安慰安慰自己,太岁卖了老苗家也就是还还饥荒,还是榆树沟头一份穷,她家至少这一点比老苗家强多了。 可是她眼看着,这老苗家好事儿一件接着一件,苗栋回来了,苗老师上了省报又评上了优秀教师,现在连房子都要盖起来了! 老苗家热热闹闹地忙活了两天,又画图又搬家伙事儿,听说还要一起盖个猪圈,几个儿媳妇都领着孩子回了娘家住。 晚上扯了个三十瓦的大灯泡吊起来,村里头十几号壮小伙子一起,就把老苗家的旧土房扒了。 赵香云怕这房子盖太久耽误事儿,这几天的菜整得贼硬实。土房扒了就起地基,晚上点着灯弄到□□点钟。 朱红梅睡不着,在炕上翻腾,看着老苗家方向的火光,嫉妒烧得她睡不着觉。 她腾地从炕上坐起来了! “咋了?” 她男人觉轻,朱红梅从炕上起来,就把他给带醒了。 “我这心里头憋屈!”朱红梅也不说她为什么憋屈,也不说她想做什么,她知道她男人是个怂包,“年前你买的那两张大红纸放哪了?” “大半夜的你找红纸干啥……”她男人嘟嘟囔囔地,最后还是指了一把,“搁炕席底下呢。” 朱红梅拿了红纸,转身就去了厨房。 现在天还不暖和,炕还是得烧的,晚上用湿煤泥压住,能缓慢地烧一宿。把水壶坐在上面,早上起来洗脸洗手、水还是温热的。 她把水壶拎下来,拿了小铁盆倒了点面粉,加水进去搅合搅合,在炉子上熬了点浆糊。 熬着浆糊,朱红梅又开始叠红纸。她娘家以前是扎纸人纸车马的,也就是葬礼上烧的那些东西。 红纸在她的手上,很快就变成了长方形的盒子,她还叠了几条棱柱用浆糊贴上去。再把立体的盖子盖上去黏好,一张大红纸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棺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