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节 (第1/2页)
“诶,怎么说呢,不算多,但很清淡。”许秧忍不住笑了起来,“比如清蒸鱼片,鱼骨野菜汤这类的。” 杨霞卿舔了下嘴唇,“为啥你只说了个名字,我就想吃呢?” 徐知闻问道:“等你手好了,能做吗?” 于承禹看了徐知闻一眼,眼底流露出一丝赞许,好表弟,问出了他想问的话。 徐知闻看了于承禹一眼,觉得他有点奇怪,没多想,转而认真听许秧的回答。 许秧摇摇头:“菜我能再做,但是再做不出那时的味道了。” 环境、心境的不同,以及食材的差别,做出来的食物,蕴含的滋味终究是不同的。 没有一个厨师敢说,同一个菜,他每一次都能做得一模一样。 于承禹有些失望,看来是吃不到了。 徐知闻突然问:“许秧,你清明节回青田村吗?” “我爸妈没说要回去,我应该也不回去吧。”许秧有些疑惑,“你有想要的东西吗,我跟我堂伯母说,让她寄过来。” “不是,我的意思是,青田村的环境很好,你在那里是不是可以做出跟节目里一样的菜?” 王文川放下手中的饮料,期待地说道:“要不我们清明就去青田村玩?” “这个主意不错。”叶向东眼睛一亮,“我听闻哥说青田村山好水好,去一趟很值得的。” “一直待在城市里,确实可以去放松一下。”于承禹看似镇定,其实心里同样期待,“去的话,报名算我一个。” “我也去。” “算我一个。” 在场的人都是老同学了,上大学后聚的次数和时间都少了,确实可以约着一起出游。 至于混在他们里头的于承禹,算了,都那么熟了,就算他一个吧。 许秧见大家都很想去青田村,她想了想,觉得大家一起出游也不错,以后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反正食肆暂时不开业,家里的事也用不上她,没什么可忙的。 既然做了决定,于是大家就开始做起了出行攻略,许秧就负责联系堂伯母他们,好安排他们一行人的住宿。 刘梅莲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许秧要来就很高兴了,更别说是她的朋友。 家里房间不少,就是有一些房间不住人,床等杂物都得彻底清理一下。 许胜应当是最高兴的,说到时他去机场接他们。 他在老家待了一年多,整个人更黑了,但把他的果林打理得很好。 许秧他们这次过去,正好赶上枇杷成熟,可以摘枇杷。 山里可探索的东西多,完全不怕许秧的朋友们会无聊。 “秧秧,把你大哥大嫂也喊上呗,我想小侄子了。”许胜说道。 “文文最近有点咳嗽,去不得。不过我没记错的话,你和我哥三天两头就视频,有啥可想的?” “哎,怎么咳嗽了?秧秧,那你快过来,熬点枇杷膏给我小侄子喝。” “你不说我也有这个打算。”市面上有枇杷,买来大人吃是没问题,但是熬枇杷膏的话,许秧却是不满意的。 “行,我去整理房间,你同学一定能体验到不掺水的农家生活。”许胜握了下拳头。 村里没有弄民宿,就偶尔给一些驴友借宿,收点钱。 这一点收入真没多少,村里人的精力还是放在微店上。 许胜也一样,不过他脑子灵活一点,在桂城做的小生意给了他足够的经验,就在市里开了一家九孔小火锅店。 一样的做法和卖法,不过九孔的格子特地做大,可以容纳更多的食材。 别说,这种像是麻辣烫又不像麻辣烫,像关东煮也不像关东煮的做法,倒是受很多人喜欢,关键还是汤头好。 许胜请了人看店,隔两天过去熬一回汤。 等许秧来了后,他还得跟许秧算了一下这个分成,当年说好了的,即使他现在不在桂城,这个事儿也不能忘记。 清明的出行计划定好后,许秧就在琢磨着要带什么东西回村。 她想到了许年冬,好像快高考了,杨霞卿的笔记可以复印一本,然后想办法从母校找几张模拟卷。 老人统一送的灵芝茶,至于其他人,许秧直接就送吃的,也简单,直接法快递过去,还省得自己驮了。 对于许秧要回青田村一事,许爸许妈并不反对,还额外给她一笔钱,这是清明扫墓、祭拜用的。 他们计划了下,决定七月半再回去,那会比较热,那会文文也更大了,去正合适。 第171章 糖水地瓜干 和好几个朋友们一起出游是什么感受?许秧就是觉得很热闹。 除了许秧, 他们这一行人中,只有杨霞卿和徐知闻去过。 在他们两个的描述里,青田村的空气好, 水好,还会有很多的惊喜。 比如杨霞卿现在还对当时碰见的那块蛇蜕印象深刻。 其他人这时候也想起来了,聊起蛇蜕的时候, 也纷纷在讨论这次他们上山的话会碰到什么惊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