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4节 (第3/3页)
成立的衙门。 按照天子的说法,只要确定人有大才,不管是七品还是一品,都可进奉办处做事。 但是在奉办处里,不是没有等级存在,宁未末为首辅,其次为林叶,是为次辅。 按照官员等级,能力,阅历,这些东西还要细分其他人员。 按照天子的要求,奉办处要有首辅一人,次辅两人,辅政大学士十人,辅政学士三十人。 这四十三个人的构成,就将取代之前的权力机构,成为新的决策地。 辛先生按照天子的意思,已经定下来宁未末的首辅地位,林叶的次辅地位,另外一个次辅的位子,辛先生在须弥翩若和石锦堂之间摇摆不定。 至于其他人,他都要靠宁未末举荐。 宁未末上奏的这份名单,前五个人都是出身通文阁,而且都是学士身份,没有一个大学士。 所以若完全按照这个名单加入奉办处,再加上林叶举荐的向劲吾,六个人若都列入辅政大学士的话,那朝廷里必然会出现极大的反对声音,况且,向劲吾也不合适直接就到辅政大学士。 其实这六个人,不管是资历还是威望,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学识成就,都不该排的那么靠前,三阁之中的大学士,哪一个都比他们资历高。 况且,六部九卿的主官,一个都不进奉办处成为大学士,反而要在这些新晋之人的下边做辅政学士,那那些官员哪有人会服气。 这奉办处,还没有办起来呢,就会变得摇摇欲坠。 “这样吧。” 辛先生道:“从你选这五个人中,挑三个位列辅政大学士,两个退下去一些,大将军举荐的向劲吾虽然有才,可毕竟一直都在地方上做县令,眼界还是差了些,也先列入辅政学士。” 宁未末猜着大概就是这样,辛先生不可能一点顾虑都没有。 现在要的是平稳过度,而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辛先生道:“户部,吏部,兵部的三位尚书,可位列辅政大学士,你费费心,再从三阁大学士中选两人上来,至于另外的两个名额……” 辛先生看向宁未末问道:“是不是能把剩下的两个大学士位子,作为一种殊荣,给在外领兵的人?” 宁未末回答道:“臣觉得可以按殿下的吩咐办,对于地方上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辛先生道:“在北域领兵的大将军宁涉海,在云州领兵的大将军宁海棠,这兄妹二人,都可位列辅政大学士。” 宁未末连忙道:“一门出两个辅政大学士,怕是有些不妥当,朝臣们知道了怕是会闹。” 辛先生道:“不怕闹,就这么定了吧。” 宁未末俯身:“臣遵命。” 辛先生又道:“既然宁海棠已经调任了云州,三北都护府又还在,给她提一级,为三北都护大将军如何?” 宁未末道:“恐怕连宁涉海部下的将军们都不服气,林叶为三北都护大将军的时候,毕竟战功显赫,又有救驾平叛之功,所以……” 辛先生道:“你说的这些,宁海棠没有?” 宁未末怔住,一时之间不好回答。 其实他担心的是,他姓宁,那两兄妹也姓宁,虽然他和那两位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但不知情的百姓们不会这么想,会觉得这宁家一下子就腾达起来,把控朝权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