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候鸟_雪候鸟_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雪候鸟_39 (第4/6页)

还见义勇为上了报纸。教务处的还专门打电话表扬了小黄。

    同时,学校深刻感觉要求学生们实习穿常服是正确的,因为唯一被目击者抓拍到的照片,是一张背影,那标志的白衬衣、白皮带、白裤子、白袜子、白皮鞋,一身雪雪白,看得令人舒爽。

    后来,果然如小刘所料,小黄的照片被人扒了出来,凭借着帅气的脸庞,在网上小红了一把。

    神经外科的实习,三周几乎是一眨眼就结束了,小刘只做了一次小讲课,也没等到让他期待的颅脑外伤,不过没有,也代表着大家都好。

    完成出科考试,轮转到骨科。

    医院的骨科设置也是很有意思,骨科、脊柱、烧伤在一起。骨科给人感觉每天DuangDuangDuang、呲呲呲,不知道还以为搞装潢的,烧伤那就是备有一番“味道”在空中,视觉和嗅觉双层冲击。

    知道小刘被分到了骨科,刚从儿科活着回来的小汪,去了内科休养,进入了长达18周的内科之旅。

    小刘来的比较不凑巧,第一次值夜班就赶上了胫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打开包扎时,刺破皮肤的骨端看起来像从中间被砍断的竹子。

    那天的手术情况特殊,一直到第二天中午结束,老师直接给小刘换了一天倒休。小刘刚从科室出来,就收到了小冯的短信,说靳初一有东西给他。

    当小刘赶到办公室,看到桌子上一堆病例加文献,都是关于LISS以及 Mippo的。在当时,微创稳定系统还是比较新的东西。看到资料,小刘眼睛一亮,本来他今天就准备看类似的文献,没想到竟然靳初一都准备好了。

    虽然不是每天都有,但是小刘的科室只要有从急诊走的重症病例,靳初一都会找相关资料和经典病例给小刘学习。短短的两三个月,小刘已经自己总结了一大本重点难点。

    “谢谢师哥。”看到小冯这大黑眼圈,就知道了这些文献都是小冯找的,小刘感觉有些内疚。靳初一虽然会给小刘文献,但那里有时间自己找,都是学生小冯找好,再给小刘。

    面对老师这样的偏心,小冯还是忍耐了,似乎,每次靳初一都是rou偿的,小冯还挺满意。

    想到这里一身冷汗的小刘,连忙谢过小冯开始看资料。

    “嗯。”小冯鼻子哼了一声,继续忙自己的。

    这一兴奋,小刘也困意全无,直接坐下开始看文献。

    然而人在强撑着,身体不会说谎,看了一会儿,小刘就开始打哈欠,正在他准备去泡杯咖啡继续时,小冯说话了。

    “回去看吧,不在乎这两三分钟。更何况万一被人拍到了医生上班打哈欠发到网上,谁管你刚下夜班,更何况你还穿个军装。”

    谢过小冯之后,小刘连忙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只不过离开之前,小刘打算去一趟资料室。

    资料室是一栋非常古老的小红楼,不知为何没被拆掉。目前这个二层小楼是存放电子化之前那些挤压了几十年的老病例的。其中一部分经过赛选后被电子化,用完就无情的堆积起来吃灰。另一部分还没来得及的,估计也就放着了。

    这些被遗忘的东西,成了一些有心人的宝藏。在靳初一给了小刘钥匙后,小刘经常会去里边翻翻找找因为靳初一时不时会给他出一些问题。比如过去的情况,放倒现在,会怎么处理。

    小刘觉得挺有趣,更有趣的是过去的分科。当时别说急诊,外科都没分这么细,普外就是最单纯的大外科,医院也是小小的一丢丢。

    一想到现在门诊最起码也是主治医师级别的医生,想想当年专科学成的医生就能坐门诊,不得不感叹时代变化。

    这个资料室是个宝藏,偶尔小刘还能翻看出一些个人总结和心得,尤其是那一句句“随着科技发展,将来会有更快更好的治疗方法”,小刘明白,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话。

    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反复进来的病人,自己成了病人的医生等等。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有。

    选了几本病例夹在一堆资料中锁门离开,小刘穿过花园向大门走去。走着走着,看到远处一位中年女性跑向自己,小刘觉得眼熟。离近看清楚后,确实发现,是自己负责病床的家属。

    “医生医生,你快去看看,那边有个孩子是不是腰断了,躺在花坛上呢。”

    一听到这句话,小刘连往花坛跑,拨开驻足观看的人群,看到了令他无语的一幕。

    昭昭,正仰面朝上躺在花坛上玩手机,但昭昭并不是平躺着。跟人一样,昭昭的脚背向上贴在脑后,像一本360°封面封底对折的书,一样的躺在那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