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节 (第1/2页)
五月初,李掌柜来京商量新铺子的事,又拨给顾筱两个点心师傅专门做蛋糕饮品。 他自己打算开个御芳斋分店,慢慢做下去,争取做个十几年,把御芳斋变成盛京城的老字号。 得知顾筱侄子沈诚要成亲了,还送了两盒喜饼。 李掌柜人胖了不少,笑起来跟弥勒佛似的,“当初顾姑娘成亲就没赶过来,这回一定要蹭蹭喜气。” 顾筱道了谢,“李掌柜到时候来喝喜酒。” 大娃婚事在五月十五,给沈羲和过了生辰,又过了端午节,大房一家就去抚宁迎亲了。 晚春天已经彻底暖和下来了,周氏还没见过孙媳妇,日日盼着。 有时她也会说,大老远嫁过来不容易,就一个姑娘家,回门都回不去。 想着孙媳妇,她又想起顾筱来。小小年纪就到沈家来,那会儿正穷,啥都没有。 跟顾筱比,新媳妇啥都有。 周氏摸摸三丫的脑袋,“三丫想不想上街逛逛?” 小姑娘长这么大,只在家里玩儿,周氏怕街上有拍花子,就拘着她不让出门,周氏自己也不出去,祖孙俩在小花园种菜种花,也挺得意。 三丫仰着头,“去外头玩儿啥?” 周氏道:“买东西,给三丫买吃的。” 三丫抱住周氏的大腿,“那去!” 周氏领着三丫,“那咱买好吃的去。” 周氏去rou摊割了三斤猪rou,现在家里人不爱吃净肥rou,周氏就买了五花。 她又给三丫买了零嘴,最后带着孩子去了首饰铺子。 柜台上的东西琳琅满目,周氏摸着荷包说话,选了三副耳钉,然后还有一只镯子。 东西买完,她用红布包好,小心地放到怀里。 耳钉给大丫二丫新媳妇,镯子给顾筱戴。 小小手腕子细,还白,戴上肯定好看。 周氏想二儿子二儿子媳妇还有娘家,就小小没有,她当小小亲娘。 三丫不稀罕这些玩意,还没小婶儿做的娃娃好看呢,她手里攥着冰糖葫芦,一下一下地舔上面的糖皮,真甜,真好吃。 回家之后周氏把东西压褥子下面,没事人儿似的领着三丫去花园玩儿。 周氏已经合计好了,东西就等孙媳妇进门再给,镯子之后再给顾筱。 她活了大半辈子,孙媳妇都有了,也知足了。 五月雨水多,下了几天的雨,周氏怕耽误成亲的日子,天天盼着雨停,盼着盼着就到了五月十三。 大房可算把新媳妇接回来了,郑家父母,幼弟也来了,一同住进了沈家租的宅子里。 郑家人是头一次来盛京,郑云舒坐了几日的马车,心里憋闷的慌,再加上马上就出嫁了,以后就要一直住在这儿,郑云舒恹恹的。 郑母拍拍女儿的手,“娘看盛京挺好,嫁进沈家就是沈家人了,可不能使小女儿家性子。” 郑云舒点点头,“女儿知道,只是以后不能常侍奉您二老身侧……” 郑母盼着女儿嫁的好,家里有赚钱的路子,也不用她帮衬啥。 以后儿子考中了,兴许也来盛京呢。 “沈诚不是跑生意吗,你跟着他,不就能回家吗,不过啊还是得听你婆婆的,”郑母也愁,这离得远,受气了都没处哭去。 幸好陈氏看着是个和善人。 郑云舒:“我知道。” 她抱着郑母的胳膊,头靠在郑母肩膀上,要成亲了,害怕是害怕,不过更多的是甜滋滋的。 这一路上沈家人温和有礼,面面俱到,郑云舒觉得沈家人看重自己,好像远嫁也没那么害怕。 租的宅子也好,比抚宁的家好,到底是盛京城,哪儿哪儿都好。 到了五月十五,老天爷很是给面子,万里无云,暖风和煦,吹锣打鼓声中喜轿晃晃悠悠地接新娘子去了。 周氏陈氏她们都换了新衣裳,远嫁的姑娘亲戚都在抚宁,沈家亲戚少,请的客人不多。 总共摆了五张桌子。 行了拜堂礼,沈大娃又回来敬酒,新郎官,一身红,酒一杯接着一杯,顾筱就坐在桌上吃喜席。 请来的师傅煮的菜,肘子皮软烂入味,入口即化。 红烧狮子头也好吃,虎皮青椒也好吃,rou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