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 多了两个小弟(完) (第2/2页)
的遇到匈奴主力等等原因,花钱买命。 因此,大臣本事的差异化,就是让他们可以保命的法宝。 至于卜至忠,先让他继续带在上林苑中养羊,这也没有什么。将来,一旦刘彻将他外放到外面当地方官,金知蝉帮着他,完全可以应付过来。 与这个时代的人想法大大不同的是,大臣都以做上朝官为荣,可金知蝉却希望自己的丈夫做个外朝官。离开中枢越远,自己得到刘彻的关注就越少,可相应的,被卷入各种各样的朝争,各种各样的政治漩涡和陷阱的几率却会变得越来越小。 卜至忠没有卜式行事老辣,也没有金日磾那种惊才艳艳的政治智慧,呆在外面会活得更好。 目前,就有这么两个例子摆在众人的眼前了。 第一个就是宁成,他现在虽然依然是定襄郡的郡守,可他现在在汉武帝心中的重要性未必比他当中尉时要低多少。 这一点,金知蝉是早就心里有数,而宁成这些年也感悟了过来,所以,他才会一直安心呆在定襄郡,从来没有回朝廷中枢的打算和意图。 定襄郡虽然易攻难守,可是,正因为这个特点,此郡才会屡次成为大汉军队进攻匈奴的发起点。 战事频仍的情况下,刘彻自然会非常倚重宁成了。 而第二个却是韩安国。 堂堂一朝的前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如今却混成了地方郡守,还是不沿边的郡。可看看人家韩安国真的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任上干得兢兢业业。 别说,这条老狐狸,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地方的治政能力和政治智慧一点都不缺,可是,他唯独就不善于军略,因此,他安安心心地学着宁成在太原郡当地方官。 而且,因为屡次出兵,关中官库里的粮食消耗过大,如果下一次汉军还是经由定襄郡出塞的话,关中能够支援的粮食就不会太多了。故而,太原郡、上党郡和西河郡的屯田情况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至于汲黯监管的上郡,刘彻早就不对其抱有任何幻想了。可即便如此,即便除了走私大案,刘彻依然没有将其免职,仍然将其困在上郡太守的位置上。 一方面,上郡地理环境复杂,不适合屯田,派任何人来,其效果其实都差不多。另外一方面,走私那件事,也不是汲黯的锅,而是淮南王刘安和前几任上郡太守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这个案子上,其实,汲黯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若不是他激化了矛盾,将那个小官逼反,大汉边境走私情况如此严重的问题,也不会暴露。 不过,刘彻如今身边已经有了张挚这样的直谏之臣,自然就不需要再多一个忠直的人在他耳边唠叨了。 总体来说,还是太原郡的屯田进行的最好,成果最大,每年收获入库的粮食也是最多的。究其原因,还是当初底子打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