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厂观察笔记 第72节 (第2/2页)
日夜无数,人事间的繁荣和凋零时常在一念之间,做千百次转变,而一部《明史》能有多少个字?大段叙事,小段评人,字里行间皆无人情,对此时的杨婉而言,像一堆看似逻辑严密的论文骨架,动笔写时,就会发现处处都是错误,根本无处下笔。 她内心纠缠,实在睡不着,后半夜时,听到了下雨的声音。 忍不住撑起身子翻了个身,不留意压到了邓瑛的手臂。 杨婉原本以为他会出声,但他却只是在夜色里轻咳了一声,慢地将手臂抽出,顺手拉拢她肩上的被子。 —— 檐下雨声如敲琴,砖面儿上大片大片地反潮。 第二日卯时,雨才刚停,司礼监秉笔太监胡襄便带着金吾卫的人等在了门口。 邓瑛从直房内走出,朝胡襄行礼。 胡襄低头道:“她自己能走吗?” 邓瑛直起身应道:“尚需人搀扶。” 胡襄道:“陛下的意思是,就在东缉事厂的堂内问她,你可以在场。” “是。” 雨水伶仃地低进屋檐下的水凼子里。 简单的几句对话,交代了审讯的安排,邓瑛和胡襄便皆没了言语。 这一次对杨婉的审问,虽然是在内廷之内,但却没有任何人能从中斡旋。 杨婉被厂卫从直房内带了出来,她仍然只穿着中衣,没有梳发髻,人还在发烧,脸虽然红得厉害,嘴唇却是惨白的。 胡襄道:“今日主子亲自审你,有几句话我要先交代。” 杨婉颔首道:“胡公公请说。” “内东厂是内廷衙门,陛下将你从北镇抚司诏狱召回,原意是赦免你,但你若欺君,则罪无可恕,这宫里没有任何人能救得了你的性命。你才十九岁,还年轻,能为自己着想,就应该为自己着想,陛下仁慈,会宽恕你。” 这一番话,是为了破杨婉的心防。 杨婉抬起头看向胡襄,“奴婢不敢欺瞒陛下。” “好,既然明白,那就带走吧。” 东厂的厂卫都知道她刑伤疼痛,因此走得很慢,好在西直房和内东厂相距不过几百米,杨婉被带到内东厂正堂前的时候,皇帝的圣驾还没有来。厂卫搀着杨婉跪下,杨婉撑着地面伏下身,喘息了一阵,到比站着要好受一些。 邓瑛蹲下身,“你什么都没有吃,撑得住吗?” 杨婉点了点头,“吃了反而不清醒,我没事。” 正说着,站在甬道上的厂卫全部跪了下来,邓瑛也不再出声,撩袍在杨婉身边跪下行礼。 “都起来。” 一个高瘦的人影从杨婉身边走过,说话的声音听起来,到并不是很年老。 除了杨婉之外,其余人都应声站了起来。 “邓瑛。” 皇帝在前面唤了一声。 “奴婢在。” “你把她带进来。” “是。” 邓瑛搀着杨婉的胳膊站起身,走进正堂。 “合上门。” “是。” 内东厂的正堂只有一扇朝西而开的窗,门一关上,便四下无光。 邓瑛搀着杨婉跪下,替贞宁帝点燃手边的铜灯,铜灯的光落在杨婉面前,也把贞宁帝的身影投到了她的膝边。 她下意识地想要看一眼贞宁帝,却听邓瑛道:“杨掌籍,不得抬头。” “是……” 贞宁帝道:“无妨,抬头朕让朕看看。” 杨婉应声抬起头,贞宁帝扫了一眼她中衣上渗出的血,对邓瑛道:“北镇抚司审过她几次。” 邓瑛道:“回陛下,只有一次。” 贞宁帝点了点头,“你禀告的算是及时。”说完,低头看向杨婉,“你叫杨婉是吧。” “是。” 贞宁帝撑额回想了一阵,“贞宁七年的时候,宁妃曾请太后做主,将你许配给了张家,这事儿朕没过问,但如今倒还记得,你后来为何没有成亲?” 杨婉低头道:“奴婢失足落崖,久未归家,张家疑奴婢贞洁已失,是以未成婚。” 贞宁帝点了点头,“哦,朕想起来,因为这事,去年朕还责过张洛。” “奴婢谢陛下当时为奴婢做主。” 贞宁帝冷笑了一声。“知道谢恩,尚算不愚。” 他说完,手指在茶案上不重不轻地敲了敲,转话切入要害。 “朕问你,宁妃与郑月嘉何时相识的?” “郑家与杨家的确是旧识,奴婢与jiejie,也的确见过郑秉笔。” 她会这样回答,贞宁帝倒是有些意外。 “你在北镇抚司也是这般说的吗?” 杨婉摇了摇头,“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