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厂观察笔记 第89节 (第2/2页)
“这么大的雨,怎么想着过来了。” 易琅走出御案,走到贞宁帝面前拱手一揖,“儿臣,有话想请问父皇。” “说吧。” 易琅直起身,“今日,北镇抚司指挥使张洛,在文化殿带走了儿臣的侍读杨菁,儿臣不明缘由,故来此求问父皇。” 御案上的线香烧断了一截,香灰落在贞宁帝的手背上。 “哎哟……” 何怡贤忙弯腰替贞宁帝吹去。 贞宁帝收回手,偏头看向易琅,不重不轻地说了一句:“放肆。” 殿内只有何怡贤敢在此时,出声相劝。 “主子,殿下年幼……” “放肆。” 这两个字却是易琅口中说出来的,语气几乎和贞宁帝一模一样。 “君父有责,为臣为子,当受则受,无需一奴婢多言。” 他说完,撩袍跪下,“父皇,文华殿杨菁是儿臣的侍读,也是儿臣的舅舅,若他当真有罪,那儿臣就已受他蛊惑多日。儿臣心内惶恐,求父皇明示。” 贞宁帝沉默了半晌,低声道:“你今日过来,是想为你的母舅开脱吗?” 易琅直起身,“不是,儿臣自幼受教,先生们都说,国之司法,是要将功、罪昭明于天下,但北镇抚司行事无名,不曾昭明功罪,儿臣认为这样不对。” 杨婉立在易琅身后,一字不漏地听完了这一段话。 她抬起头与邓瑛目光相迎。 邓瑛没有出声,面容上却含着一丝笑容。 此刻杨婉才真正有些明白,邓瑛为什么这么珍视这个孩子。 武将渴求天下太平,文人所望无非“政治清明”。 天下太平可以依赖名将,但“政治清明”却必须要一位明君。 他不需要有多仁慈,他只需要杀伐得当,不暴虐,但也绝不能对任何人手软。 “易琅。” “儿臣在。” 皇帝声哑。 “你知道你对朕说了什么吗?” “儿臣明白,儿臣冒犯父皇,请父皇责罚,但也请父皇明示儿臣,儿臣已经长大了,儿臣要明明白白地做人。” 贞宁帝低下头,沉默地看着跪伏在地的易琅,须臾之后,方道:“既然如此,朕准你召问北镇抚司。” “儿臣谢父皇。” “退下吧。” 杨婉跟着易琅走出养心殿,刚走下月台,易琅就牵起了杨婉的手。 “姨母,我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再被欺辱。” 杨婉牵着他朝承乾宫走,一边走一边道:“你还小,姨母要好好护着你。” 易琅抬头道:“姨母不信易琅吗?” 杨婉停下脚步,“姨母是怕你过得不开心。” 易琅道:“你从诏狱回来的时候,母妃跟我说过,你救了我还有她的性命,我也一直都记得,我被父皇锁禁武英殿的那一段时间,一直都是姨母在照顾我。姨母,我没有护好母妃,但我一定会护住你,姨母,等我长大了,一定不再让你做奴婢。” 杨婉笑了笑,伸手理好易琅的衣襟。 她内心无比矛盾,一方面,她希望他快点长大,实现邓瑛和杨伦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不要长大。 让那个人活着。 第80章 蒿里清风(七) 咱们婉姑姑,这是让人…… 秋闱考试结束以后,京城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顺天府书市却没有随着秋考的结束冷清下来,等着放榜的考生趁着天气转晴,三三两两地结伴出来在书市上闲逛。 东大街上一时车马入织,热闹得好。 清波馆却大门紧闭,门上贴着的封条引得好些人驻足议论。 “怎么单单就清波馆被封了呢?” 一个考生看着门上的封条诧异地问道。 他身旁的人应道:“听说还是镇抚司带人来封的,不仅封了店,连里面的人也带走了。” “怕不是又要闹文狱了。” 两人一面说,一面联袂走入东公街口的面摊子,放下包袱倒了两杯茶,暖烘烘的茶烟熏湿了两人的鼻尖儿,两人捧着茶望着地上的干霜,其中一个忽道:“还有好几日才放榜,你的棉衣带够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