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厂观察笔记 第137节 (第1/2页)
杨婉低头轻声问道:“殿下害怕吗?” 易琅摇了摇头,“我不怕自己有事,但我怕,我会牵连到老师们,还有舅舅。” “他们不会被牵连的。” “为什么。” “因为……” 因为最后死的只有邓瑛一个人。 杨婉咳了一声,温声道:“会有人护着殿下,护着殿下的老师们。” 易琅抓了抓头,“是谁呢。” 杨婉没有出声,易琅接着问道:“那谁护着他呢。” 杨婉听了易琅的这句话,心里寒冷相锉,一股酸辛的气涌入鼻腔,她险些流泪,忙仰起头来忍。 “姨母你怎么了。” “没什么,殿下不用担心,这世上,一定有人护着他。殿下,姨母守着你,你睡吧。” “好。” 易琅说完,开心着缩进了被子里,杨婉替他掖好被子,自己也靠在榻边假寐。 谁知竟真的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很恐怖的梦,梦里邓瑛被赤身裸体得绑在午门刑架上面。那具她万般珍重的身体曝于万人眼中。邓瑛在刑架上绝望地望闭着眼睛,什么话都说不不出来,周围全是不堪入耳的骂声。 这是她亲笔所写《邓瑛传》最后章节里的一段描述,根据《明史》的记述,以及其他互为佐证的文献资料,整合攥写。杨婉记得,她当时写这一段时候,内心只有无限悲凉,可此时,她从梦魇里惊醒,心上却像下过一场雪,雪下的绒草温又脆弱,又温暖。 她披着衣裳站起身,推门走进秋庭间。 叶影在地上摇曳生姿,寒冷的秋风穿入她的袖间,又自由地流出。 杨婉从自己房中取出那本笔记,借着廊下灯笼的光,摊翻在膝,抬起手用力地揉了揉太阳xue,闭眼轻声对自己说道:“杨婉,恐惧是正常的,不准沉沦,这是两本完全不一样的书。做学问的人握了笔,就一定要写下去。” 第121章 还君故衫(一) 明天把书还给人家。…… 前朝的立储纷争还没有直剥云雾,却已可窥一隅。 十月中,北镇抚司在京内共搜拿“妄论议储”者十二人。 杨伦站在云崖殿前,殿中的一根杉木楼心柱直贯顶端。楼心柱四方立四檐柱,檐柱间置室柱檐,从楼心柱脚三米外以上凿四层级,十字穿枋把横心柱、檐柱、童柱、瓜柱连成一体,架构之复杂,错一处而倾整厦(1)。 邓瑛身着灰衫,在秋风扬起的细尘里,抬头看着殿顶的封瓦工程,抬手指着檐根处与工匠们说着什么。袖落臂现,腕上镣铐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邓先生,灶头那边端饭来了。” “好,大家下来吃饭。” 他说完垂下手臂,转身往回走,一抬头便看见了杨伦。 两人目光相撞之后,又默契地彼此避开。 “来了。” 邓瑛随口打了个招呼。 杨伦点了点头,扫了一眼眼前的脚架。 “快完工了吧。” “是。” 邓瑛应道:“就这两日了。”说完与杨伦并立,一道朝殿顶看去。 深秋的风从高处扑下,吹动二人的袍衫。 杨伦侧面道:“我今日过来是想告知你,刑部审结了青天观的丹药案,陛下召问曹佩霖了。” 邓瑛垂头道:“他怎么说。” “他说云崖殿楼心柱上贯天顶,下通地河,镇君寿,定乾坤。这话里有陛下的命门。” 邓瑛沉默地垂下头。 “陛下如何说。” 杨伦拍了拍袍衫上的灰,轻快道:“你在这边等旨意吧,就这一两天了。” 邓瑛没有再问什么,点头应了一声:“好。” 杨伦复又向殿顶望去,平声道:“桐嘉惨案之后,你踩着那些人的尸体爬上了东厂提督太监的位置,督察院和六科的官员恨你入骨,如今你又要走老路了,不想提前跟我说点什么吗?” 邓瑛笑了笑。 “说什么?” 他面色有些苍白,声音却是平和的。 “说了你又能如何。” “哼。” 杨伦冷哼了一声,背过了身。 邓瑛的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