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厂观察笔记 第172节 (第1/2页)
乌黑色的云像一张无边的厚布,湿润地浮在头顶。 内廷宫道上的雨水哗啦啦地向低地流淌去,裹挟着被打落的叶子,在低洼处打起漩儿来。皂靴一踩上去,便溅成一朵水花。白玉阳撑着伞走踏过一个水凼子,官袍的衣摆便全湿了,走在他身后的齐淮阳道:“去年雪灾厉害,想不到今年的雨水也这般多。” 白玉阳没有答他的话,侧身问走在自己身侧的杨伦道:“杨次辅怎么看。” 杨伦沉默地看着地上的流叶,没有出声。 “杨伦。” 白玉阳唤了一声他的名字,他才回过神。 “请白首辅赐教。” 白玉阳站住脚步,“你眼睛凹得厉害,昨夜睡得不好?” 杨伦应道:“昨夜在直房当值,未曾离宫。” 白玉阳挑眉道:“忙了个通宵?” 杨伦知道他明知故问,索性不答,只是点了点头。 白玉阳拍了拍他的肩,“你与齐尚书是同窗,又与何辅臣同年同榜,他们都是司法道上走过的人,你问问他们,不就解惑了吗?” 杨伦冷道: “我有分寸。” “行,行。” 白玉阳的手在杨伦肩上捏了一把,没再多言,转身继续朝养心殿走。 养心殿内点满了灯,文华殿的日讲刚结束不久,易琅乘雨撵回来,身上却还是被沾湿了。他径直往明间走,合玉和清蒙忙追着道:“陛下,换身衣裳吧。” 易琅并没有应二人的话,走到御案后坐下提笔默书。 合玉还想说什么,被清蒙拦了下来。 两个人退到了地罩后侍立,不多时,里面传来皇帝的声音,“合玉,厂臣在什么地方。” 合玉忙近前道:“厂臣在司礼监还没有回来。” 易琅放下笔,“请厂臣来。” 话音刚落,廊上扶进一盏灯。清蒙忙传道:“陛下,厂臣回来了。” 邓瑛将灯放在易琅手边,伏身行礼。 易琅停笔道:“厂臣今日为何不在文华殿侍讲。” 邓瑛直身应道:“几位阁臣请见陛下,要与陛下讲政,今日雨大,所以奴婢亲自送票拟过来。” 他说看向易琅的衣衫,扶膝起身道:“先请陛下更衣。” 易琅点了点头,从椅上下往次间里去。 邓瑛跟着易琅走进次间,挽袖侍奉易琅净面更衣。 正解束带,殿外传进内阁众臣的职名,易琅听内侍报完,低头道:“朕今日不想听他们讲政。” 邓瑛蹲下身,牵理易琅的衣摆,“为何?” 易琅道:“朕喜欢听杨尚书讲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的事务,他说得浅显易懂,朕听得很明白,但这几日,杨尚书都不怎么说话。齐尚书在讲琉璃厂案和桐嘉案,厂臣……” 易琅看向邓瑛,“‘借营建皇城行之名,行贪腐之实’,你写给朕的那一册罪行录,就有这一条。” “是。” “‘为求脱罪至陷害亲师,至张先生惨死’,这条也有。” “是。” “‘与司礼监合谋,虐杀同嘉书院八十余人,逼君父改制东厂。’也有……” “是。” 他一连应了三声是,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 易琅的声音却哽了哽,“厂臣。” “奴婢在。” “你做过这些事吗?” 邓瑛直起腰,平视易琅。 “如果不是奴婢亲手所为,如何写得出来。” 易琅沉默了一阵,“厂臣,你想朕如何处置你。” “遵大明先祖遗志,依《太祖内训》,参《大明刑律》。” 易琅仰起脖子,“可你教朕读过《贞观政要》的第十三篇(《贞观政要》第十三篇为《伦仁义》,朕对你处以杖刑之后,你也告诫过朕,望我知刑罚残酷,行用慎之。厂臣,朕可以与内阁商议,对你容情。” “陛下,您已经赦过我很多次了。” 邓瑛垂手打断他,平声续道:“《贞观政要》第十三篇讲的是臣民归附仁政,陛下的仁义要施与百姓与和官将,而不是我。至于刑罚,的确要用行用慎之,否则就会再出桐嘉案。但驭内廷奴婢,则不该爱怜。先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