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58节 (第4/4页)
也没办法啊。我这年纪大了,脑子也不好使,怎么都记不住,没办法,只能有时间就看看了。” 路明惠扭头笑看着余思雅:“是这样的吗?余主任,你怎么会想让他们认字呢?” 余思雅也没说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就把那天她跟刘姐谈话忽然想到这个,于是就办了这么个扫盲班的事说了。 路明惠越听越觉得有意思,又跑去问了好几个大姐,她们都抱怨识字好难,但问到她们有没有怨言时,一个个都摇头否认:“我家儿子/闺女要花钱才能念书呢,我这识字厂子里还给钱,余主任是个好人,我们抱怨归抱怨,但也知道她都是为咱们好。” 路明惠听了之后特别感动,这些人身上都有种质朴的善良,她觉得她这一趟没白来。 参观完了养殖场,大家又去村子里转,采访了一周,路明惠从心里发出了感概:“余主任,你们这里的人跟我所见过的不大一样,很多人都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充满希望的朝气笑容。” 崔实二人也难得地附和了路明惠一句:“是啊,你们这里一点都不像偏远贫困山区,社员们的精神面貌特别好。” 直到晚上七点多,他们才从乡下回到公社。冯书记一直等在那里,见他们回来立即上前说道:“路同志,崔同志,梁同志,孟部长,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住宿,大家今晚在我们公社将就一晚上,明天再走吧。” “谢谢冯书记,我们明天早上就要赶着回去,能麻烦你们送我们去县城的招待所住一晚吗?”三人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今晚就走,以便明天上午就能坐车回省城。 见他们坚持,冯书记不好勉强。孟部长站出来说:“也好,现在晚上他们不修路,咱们不用绕道,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劳烦冯书记安排人送我们回去吧,这么晚余主任就不用跟着去了。” “也好,辛苦孟部长了。”冯书记同意了,然后笑着送别了三位客人。 双方道别,路明惠他们坐着来时的拖拉机去了县里。 这一走就没了消息。 到了十二月下旬,就在余思雅以为这个事黄了的时候,路明惠的电话姗姗来迟:“余主任,我来通知你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省台会播放关于你们公社的采访。崔实他们做得特别好,你一定要看!” “真的,谢谢路同志,也替我谢谢崔同志和梁同志,我下次去省城请你们吃饭。”余思雅高兴地说。 挂断电话后,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冯书记。 冯书记乐坏了,下午一直无心工作,天还没黑,就把他家的电视搬到了学校的cao场里,还让小沈去把教室里的凳子都搬了出来,一排排的摆好,搞得跟放露天电影差不多。 吃过晚饭,冯书记就热情地把余思雅叫去了学校:“来,小余,你可是咱们上电视的大功臣,你坐最前面最中间!” 除了公社干部,还有离得比较近的几个大队的社员也跑了过来,乌泱泱地坐了好几百人。来得晚的,没凳子,干脆站在后面。 夜色一点点的降临,气温降低,寒风刮来,但没人喊冷,大家都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 晚上七点多的时候,终于播到了他们,电视里闪过一幅幅画面。学校的孩子背着书包洋溢着笑脸飞奔而出,下一刻脸上长了皱纹的妇女拿着本子上歪歪斜斜的字吃力地念着,紧接着画面一改,挥汗如雨的男人们在修路,一条平坦的沥青路在他们背后延伸,几秒后,画面突然暗了下来,宁静的山村中,柔和的灯光从茅屋里散发出来,像灯塔一样照亮了前方的路,晚归的社员扛着锄头踏着灯光回家…… 女主播的声音也跟着响起:“下面这条新闻是关于辰山县红云公社的……” 围观的社员们激动了起来。 “那是我家!” “我们学校!” “我被拍到了,我上电视了!” …… 第45章 上电视这件事在社员们中的反响远超余思雅的预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