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爷,好巧 第75节 (第3/3页)
又好巧不巧的回到了原主人的手里,如今她想撒个善意的谎言说不小心被她摔碎了都是不成了。 察觉到她的窘迫,李元祯不禁唇角微微展开,笑出了声。他两只手捧着她的脸腮,将她的小脸抬起,反哄她道:“好了,我又没有怪你。物终归是死的,人在便好,若那只镯子能在危难之时助你度过难关,倒也算它的功德。” 起初她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后来眼波略略抬起,终是忍不住问起:“若那个少年是你,为何当时你要自称太子?让我这些年来一直误将……” 她蹙了蹙眉,话哽在了半道。 李元祯收敛的笑意,脸瞬时沉了下来,显然这段回忆令他不堪回首:“那时,我确实还是太子。只是不久后,母后突然薨逝,父皇伤心之时,钦天监进言,说夜观天象,惊见荧惑守心,乃帝王之凶兆。” “后来父皇便听从钦天监的破解之法,废黜太子,使太子替帝王受过,远驻边疆。” 孟婉的手紧紧攥住被头,果真是她将人给认错了,原来她心目中的那个“太子表哥”,一直就在她的身边。 两行泪从夺眶而出,她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无声的将李元祯望着。 许久,她才恍然想起当下二人所处的境况,立马抹了把泪,先将那些道不出的话搁到一旁,认真的劝他道:“你快走,离开益州,也不要去京城!” “为何?”李元祯神色从容的问她。 他越是淡然,孟婉便越是焦急万分,从床上跪了起来握着他的右手:“你听我说,益州现在除了京都派来的特使,还有皇上身边的夏公公,以及那个蔡刺使。他们根本不是想要审明案情,就是想找个莫需有的罪名安在你身上,好替皇上除了心头之患!” 李元祯轻按了按她的肩头,让她坐了下来,脸上看不出半分焦躁:“那你觉得,皇帝畏我什么?” “自然是兵权!”孟婉脱口而出。 李元祯一展唇角:“既然如此,本王为何要逃?” 孟婉一怔,心好似开了个窍:的确,他的兵都在益州,只要他不出益州,反而是最安全的。 可是,可是这样不就等于明着反了吗? 她茫然抬头,“难不成,你,你真要……” 考虑到眼下二人还在刺史府中,那个‘反’字她未敢说出口,可李元祯却浑似毫不避讳,反问道:“这本就是我李家的天下,我既是名正言顺的李氏子孙,何必要反?” 孟婉越发的迷糊了,圣上如今召他回京,只要不回便是抗旨不遵,罪同谋逆。 “那你还去京城吗?” “自然是要去的。”他起身负过手去,冲她笑笑:“只是上一趟落了两样东西,故而折回来取。” “什么东西?” “金甲军。” “你要带兵入京?”孟婉瞪大两眼,这简直比抗旨不遵还要严重! 李元祯却完全不当一回事,俯了俯身子凑近她道:“还有一样,是你。” 第105章 验身 有他在,便没人敢在欺负于她 孟婉正因李元祯先前的话而怔着, 就听门外有人悄声禀道:“王爷,卫大人他们求见。” “让他们进来。” 李元祯的声音才落,孟婉便急着要从床上下来, 李元祯却在她的肩头上轻轻一按:“你多躺会儿。”随即双臂一展,将垂于两侧的帐幔扯了过来。 接着,便听见几位大人进屋的脚步声。 孟婉藏身在两层幔帐后,自然不需再行礼, 便依李元祯的话, 继续靠在软枕上,听着屋内的动静。 三位大人向李元祯行礼,李元祯一拉椅子坐了下来,只叫他们免礼,却并未让座, 也未问他们为何而来。接过小北奉上的茶, 一人独饮起来。 三位大人当中,属卫大人官职最高, 是以他便向前一步, 拱手起了话头:“下官来此, 是想请问王爷,何时可以准孟氏回堂前继续问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